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2-06-15 11:55:05 浏览量: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7篇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1

  一、坚持新思想指引,高站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擘画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省委高度重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深改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作出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监督指导,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省委政法委及省司法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9月25日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对省法院开展改革督察。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力支持配合,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我省法院于2015年9月在福州、厦门、南平三地9个法院启动改革试点,2016年8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省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新需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依法有据遵循规律与体现福建实际相契合,保持速度、对标高度、健全制度,锲而不舍、蹄疾步稳推进司法改革。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10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法院改革典型案例或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人民法院指导下,全省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符合审判特点和司法规律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司法效能和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审执各类案件50.88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32%,一、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97.91%。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现有员额法官3976人,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7.62%;人员分类管理逐步深化,85%以上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一线办案人员较改革前增长13.98%;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额法官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98.14%,具有1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达76.50%。今年1至8月,全省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0.4件,同比上升57.39%。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域立案全省推行,让“告状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出声威,成效显著;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司法公开民主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二、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夯实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基石

  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福建法院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31份指导性文件,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确立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推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取消层层请示、逐级审批案件的传统做法,除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院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独任法官、合议庭自主签署签发的案件裁判文书达99%以上;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着力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制定审判人员依法履职“一规定”“两清单”“三指引”,厘清职责权限。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2017年1月以来,全省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637041件,占结案总数的45.97%。全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类案指引与质量评查,严把二审、再审关,统一司法尺度,确保裁判质量。推进业绩考评制度改革,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健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明确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7种情形,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把该严的监管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治院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审判执行与队伍建设、廉政监督与执法办案、作风建设与法院管理有机融合,审判监督与纪律监督、“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有机结合,构建以院党组统一领导、审判委员会统筹管理为统领的“六位一体”新型审判管理格局,完善以作风建设、效能检查、纪律监督为主体的“大督察”工作新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深入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员额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将司法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注重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全省法院共组建以法官为核心的新型审判团队1648个。坚持以案定额。把员额向基层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不搞“平均分配”。基层法院、中院和省法院法官员额比例向上逐级递减,思明、晋江等6个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员额比例核定为42%,较好体现了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坚持好中选优。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先后三批择优遴选4205名员额法官,既保证高素质优秀法官进入员额,又注意保护各年龄段和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坚持有进有出。出台员额退出管理办法,有229人因转岗、辞职、退休等原因退出员额。特别是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尽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违纪违法惩戒问责的法官,坚决退出员额。坚持分类定责。出台人员分类定岗实施办法,让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首批招录1920名聘用制书记员,探索引入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书记员,创新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相同步,着眼优化协同高效,2016年9月起在9个基层法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先行启动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优化审判职能,简化管理层级,强化司法效能。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逐步落实与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职业保障制度。全省法院按期晋升法官等级1694人次,择优选升高级法官398名。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工资改革政策,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司法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能力提升行动和“四个人才工程”建设,加快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和司法人才库建设,规范法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行为。加强司法人员权益保障,全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制度。

  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如期实现省以下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统一管理。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机构编制上收省级统管,各中院和基层法院院长全部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省以下法院(不含厦门,下同)全部作为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保障。今年省以下法院财政年初预算24.8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77%。

  三、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省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7个规范性文件,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会同检察、公安机关出台28个常见疑难罪名类案证据册和《办理黑 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召开庭前会议案件597件,排除非法证据64件,证人、鉴定人等出庭率达77.90%。在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福州中院和鼓楼、福清法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福州、厦门18个基层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宽严得当。2016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8个试点法院共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2004件13557人,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44.27%,其中判处缓刑的占43.89%。

  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宣告94名被告人无罪。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确保量刑公正和司法统一。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保障律师依法履职。

  推进司法审判与监察程序有机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出台《福建省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试行)》,做好法法衔接。

  四、加快推进审判执行机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和信息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省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司法生产力,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和营商环境的司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健全案件审判和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府院联席互动新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纠纷预警和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执转破”等机制;聚焦精准脱贫,加大司法精准帮扶力度;聚焦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创新完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福建样本”。

  着力完善涉台、涉自贸区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审判机制。创新推进涉台司法工作,完善特邀调解员和台胞陪审员制度,推广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设立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涉侨等审判机制,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潭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改革试验成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构建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完善涉外海事诉讼与仲裁良性互动机制,首次发布双语《海事审判白皮 书》。

  着力完善行政案件跨域管辖和民生权益保障机制。2015年9月起,在全省范围对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查员等制度,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创新。联合省14家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37个法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机构。深化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远程视频接访等制度。

  着力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创新跨域立案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在全国7家高院和14个中院推行。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诉讼服务大厅、ITC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体系,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简案快审、普案标审、难案精审。全省法院设立速裁团队612个,今年1至8月,通过“分调裁”结案的占结案总数的53.56%。贯彻执行《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省法院与2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894个特邀调解组织、3689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全省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16845件。推广道路交通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键式理赔,完善金融等纠纷案件在线化解平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着力完善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健全选任、参审和履职保障机制,龙岩中院等5个全国试点法院探索推进实质陪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6729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2722件。构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监督管理“五大公开平台”,做到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全省法院全部开通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自媒体阵地集群效应。优化代表委员监督联络工作手机应用系统,运用福建法院庭审直播网、微博发布厅、视频演播室,打造“阳光司法”。截至今年8月,全省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89余万份,庭审直播4.5万场。在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公开情况第三方评估中,省法院位列全国高院第7位。

  着力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赴一线指挥督战258人248次。去年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专项报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行联动专项检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2017年7月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平台,截至今年9月1日,省级100家单位全面对接,联合限制、惩戒失信被执行人5.05万多次,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多万被执行人慑于压力自动履行法定义务。从今年7月起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与保险公司建成“法院保险”合作平台,与新闻宣传部门、文明办合力推进执行攻坚宣传和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16.1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0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和131.77%。

  着力完善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坚持“互联网”“标准化”“数字化”,制定福建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司法权运行现代化新模式,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建成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汇集全省法院各类案件信息2.45亿余条,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从“司法数据”到“数据司法”的模式转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构建“智审”业务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全省法院建成标准型科技法庭808个。省法院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我省法院执行信息化等“四个展位”亮相,受到好评。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对标对表改革任务,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我们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差距短板,面临一些问题困难。

  一是司法改革推进不平衡,力度还需加大。有的法院对改革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有的法院改革思路不够开阔,司法理念、运行机制、办案方式等还跟不上、有差距;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在推进深度、落实力度、见效程度上不够平衡。

  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根本性解决。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连续13年呈现正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近10%,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法院特别是有的沿海法院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量高达300件以上,法官办案强度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法院干警长期超负荷加班成为常态。

  三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仍需做深做细做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推进,但有的法官还不能完全适应,“受权不敢用”;有的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还需理顺;适应改革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需要完善,司法不严格、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审判辅助人员缺口较大,新型办案团队高效顺畅运行受到影响;新型审判运行模式与智能化办案处在接驳换档期,增益效果有待提升。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有待大力协同推进。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尚未落实;人财物省级统管后,涉及干部管理、经费保障、“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法官职业待遇保障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落实。

  六、锲而不舍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提升改革站位,增强新时代深化改革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思想引领司法改革新使命新征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狠下气力推进有利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二要狠抓改革深化,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健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立体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司法机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改革督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务实戒虚,着力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和全省法院一盘棋。加强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拉链式检查,严抓实推,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督察,以督促改,以察问效。

  四要发挥改革效应,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福建发展大局和特色优势,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和服务举措的改革创新,及时把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转化为公正为民司法的制度规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福建样本、福建品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改革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致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专项报告,既是监督更是支持。全省法院将在省委领导和省人大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2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人大环资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等单位于3月中下旬采取座谈走访、现场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全县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环境质量状况及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1、全县环境质量状况及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021年,*瑶族自治县地表水六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8、全市第2,水环境质量始终优良;我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3%,PM2.5月均浓度为25μg/m3,PM10月均浓度为43μg/m3,总体排名全省第14、全市第2,空气环境质量持续良好;境内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5%,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全县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保障有效。2021年*瑶族自治县获得了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21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全县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标准,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比例为100%。全县PM2.5月均浓度为25μg/m3,PM10月均浓度为43μg/m3。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3%,较2020年上升0.3%。全县境内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95%,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175.2吨、氨氮减排量11.68吨、氮氧化物减排量803.52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58.15973吨。以上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市定目标要求。实现环境安全目标,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境内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全县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有效。

  2、主要做法。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落实各项环保工作措施,实现了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会10余次,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解决污染防治等问题20余个。强化机制保障。将生态环保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点位长制等一系列方案文件,建立健全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月调度、季小结、年结账等工作机制,并将生态环保工作列入了年度绩效考核,实行差异化考核。强化责任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担责”的要求,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环保,压实压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建立责任体系以及问责制度,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明确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环境保护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环境。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淘汰老旧机动车127辆,完成50辆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及入户检查,引导尾气不达标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逐步退出。完成了2021年我县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火点目标数,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开展了砖瓦、搅拌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六个百分之百”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城市建成区在建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开展了采砂、采石、土矿等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各企业扬尘达标排放。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组织开展了“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行动,建立了问题清单。投入1083万元完成了山寨村、蜜蜂山村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个,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了潇水流域沿江岸线一公里范围内环境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

  持续推进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22个排污口实施分类管理,落实整治措施,完成排查建档工作。开展了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9次,对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高新区2021年完成5km工业园区和四联安置点的污水管网建设,并接入*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系统,园区管网完善进一步完善。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通过农艺调控技术,轻中度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面积14641.7亩,占任务的100.98%。

  开展了2轮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全县无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环境问题。对县废弃物处置和给排水事务中心开展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完成了土壤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任务。开展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年农药使用量控制在156.4吨以内,较上年降1%;地膜使用量205吨,回收量169.2吨,回收率82.54%;棚膜使用量151吨,回收量137吨,回收利用率86.01%,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总量16.04万吨,农作物秸秆还田总量12.96万吨,农作物秸秆还田率80.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抓环保。2021年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交办我县的14件信访件已办结,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涉及我县的4个问题3个已完成年度整改任务,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1个问题和市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个问题已全面整改完成。同时,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进行了回头看,未出现反弹现象,实现了“污染消除、生态修复、群众满意”目标。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环保。将中央和省级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河排污口整治、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等纳入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采取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形式集中力量攻坚,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围绕群众投诉抓环保。市生态生境局*分局、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等单位通过12369平台、电话、信件等群众投诉渠道,尽职尽责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2021年度污染投诉办结率为100%,不断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坚持协同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刚性约束要求,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着力壮大绿色生态、高新技术产业,对“两高一资”项目坚决亮“红灯”,以生态理念引领工业发展,避免新建项目污染和破坏环境,协同推进经济和环境均衡发展。严格许可质量核查。2021年完成首次申请排污许可证企业1家,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企业2家,排污许可证变更企业15家。对13家排污许可简化管理企业和7家排污许可登记管理企业进行了抽查,总体状况良好。推动诚信体系建设。2021年共对2153名村委会候选人、129名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对779名市、县、乡镇党代表候选人、对233名市、县政协委员候选人在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审查,有效推动了政务诚信建设。对3家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单位(法人)、5名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单位个人及部分工商界的政协委员(企业法人)在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审查,有效推动了企业诚信建设。目前,我县共39家排污许可重点管理企业和简化管理企业纳入了“*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进行诚信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环保宣传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环保工作责任的进一步明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但环境保护“三管三必须”的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仍然存在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各部门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的合力还没有很好的形成,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主动认领工作任务、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不强,缺乏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韧劲。二是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个别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还不够,个别养殖场粪污处理不规范。三是全民共建共享认识不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变成一种行动自觉,齐抓共管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升。

  2、环保机制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能作用发挥不理想。我县虽然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和经费。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办、县环保督察办、县污染防治办等办公室均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未实现实体运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二是环保执法能力薄弱。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3、环境污染隐患仍然存在。

  ①水污染防治难度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县城污水管网不完善,没有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乡镇污水处理厂虽已实现全覆盖,但是大部分乡镇二期纳污管网建设未完成,污水收集面有限,污水处理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由于我县国土面积广阔,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主要以各户自建的三格化粪池为主,部分生活污水未进入化粪池处理,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三是养殖废水处理难度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配套足够的果园或者足量的发酵床,导致养殖粪污处理不到位,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高。四是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没有得到高标准建设,油茶、水果造林有大面积全垦整地现象,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水环境质量。五是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

  ②空气污染防治还需加强。一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理想。“六不开工、七个百分之百”落实不彻底,导致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效果不佳。二是禁止露天焚烧措施落实效果不好。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执法难度大。三是车辆管控不到位。未划定柴油货车在县城中心城区的禁行时段、绕行方案,高排放老旧柴油车等机动车淘汰不足,产生的汽车尾气影响了空气环境质量。四是其他污染源监管不到位。如非道路移动机械产生的污染,燃煤或生物质锅炉排放的废气等。

  ③土壤污染防治任重道远。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管控较难。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回收处理率较低。二是受污染耕地修复较难。个别乡镇部分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修复难度大,修复资金缺乏。

  三、今后工作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提升意识。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省湘江保护条例》《*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及《*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建议把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落实列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学习内容、列入年终考核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促进全县上下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守护好我县的绿水青山。同时,要充分利用好重要节日及纪念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包括网络答题、现场咨询、歌舞表演、运动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2、压实责任,形成合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修改完善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全县各级各部门、各村组、各企业和公民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议事规则,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理顺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各乡镇工作主动性,构建好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环境保护,形成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大格局。

  3、落实措施,注重实效。一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尽快启动污水处理一厂的扩容建设,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规模养殖业粪污排放管理,重点抓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推动重点规模畜禽养殖企业开展地下水采样监测。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监管,对造纸厂、洗涤公司的环保设施运转情况随机抽查检查,对其周边的水质、空气随时采样抽检。加强建筑工地的管理,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风电场、建筑工地、公路建设、大规模种植基地等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的检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加强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工作,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二是要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继续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加强司法联动,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双随机”制度,深入开展环保执法行动,坚决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严厉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高质量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按照既定整改方案,严格对标对表、严格完成时限、严格整改标准、严格销号程序,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适时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4、强化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继续加大对饮用水源地、涉危涉化、涉重金属及垃圾填埋场等可能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企业的排查整治力度,建立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和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源库,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消除风险。二是加大环境信访调处力度。扎实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以及环境信访、上级交办件办理,确保无越级信访、群众集访事件,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3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对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平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平方米,尚缺XXXX平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六)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开展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教育,探索在XX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规划中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专业。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护理员队伍及服务老年人的家政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进“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减少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5

  一、坚持新思想指引,高站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擘画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省委高度重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深改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作出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监督指导,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省委政法委及省司法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9月25日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对省法院开展改革督察。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力支持配合,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我省法院于2015年9月在福州、厦门、南平三地9个法院启动改革试点,2016年8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省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新需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依法有据遵循规律与体现福建实际相契合,保持速度、对标高度、健全制度,锲而不舍、蹄疾步稳推进司法改革。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10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法院改革典型案例或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人民法院指导下,全省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符合审判特点和司法规律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司法效能和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审执各类案件50.88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32%,一、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97.91%。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现有员额法官3976人,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7.62%;人员分类管理逐步深化,85%以上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一线办案人员较改革前增长13.98%;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额法官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98.14%,具有1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达76.50%。今年1至8月,全省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0.4件,同比上升57.39%。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域立案全省推行,让“告状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出声威,成效显著;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司法公开民主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二、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夯实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基石

  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福建法院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31份指导性文件,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确立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推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取消层层请示、逐级审批案件的传统做法,除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院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独任法官、合议庭自主签署签发的案件裁判文书达99%以上;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着力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制定审判人员依法履职“一规定”“两清单”“三指引”,厘清职责权限。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2017年1月以来,全省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637041件,占结案总数的45.97%。全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类案指引与质量评查,严把二审、再审关,统一司法尺度,确保裁判质量。推进业绩考评制度改革,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健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明确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7种情形,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把该严的监管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治院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审判执行与队伍建设、廉政监督与执法办案、作风建设与法院管理有机融合,审判监督与纪律监督、“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有机结合,构建以院党组统一领导、审判委员会统筹管理为统领的“六位一体”新型审判管理格局,完善以作风建设、效能检查、纪律监督为主体的“大督察”工作新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深入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员额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将司法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注重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全省法院共组建以法官为核心的新型审判团队1648个。坚持以案定额。把员额向基层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不搞“平均分配”。基层法院、中院和省法院法官员额比例向上逐级递减,思明、晋江等6个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员额比例核定为42%,较好体现了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坚持好中选优。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先后三批择优遴选4205名员额法官,既保证高素质优秀法官进入员额,又注意保护各年龄段和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坚持有进有出。出台员额退出管理办法,有229人因转岗、辞职、退休等原因退出员额。特别是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尽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违纪违法惩戒问责的法官,坚决退出员额。坚持分类定责。出台人员分类定岗实施办法,让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首批招录1920名聘用制书记员,探索引入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书记员,创新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相同步,着眼优化协同高效,2016年9月起在9个基层法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先行启动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优化审判职能,简化管理层级,强化司法效能。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逐步落实与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职业保障制度。全省法院按期晋升法官等级1694人次,择优选升高级法官398名。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工资改革政策,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司法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能力提升行动和“四个人才工程”建设,加快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和司法人才库建设,规范法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行为。加强司法人员权益保障,全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制度。

  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如期实现省以下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统一管理。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机构编制上收省级统管,各中院和基层法院院长全部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省以下法院(不含厦门,下同)全部作为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保障。今年省以下法院财政年初预算24.8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77%。

  三、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省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7个规范性文件,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会同检察、公安机关出台28个常见疑难罪名类案证据册和《办理黑 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召开庭前会议案件597件,排除非法证据64件,证人、鉴定人等出庭率达77.90%。在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福州中院和鼓楼、福清法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福州、厦门18个基层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宽严得当。2016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8个试点法院共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2004件13557人,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44.27%,其中判处缓刑的占43.89%。

  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宣告94名被告人无罪。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确保量刑公正和司法统一。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保障律师依法履职。

  推进司法审判与监察程序有机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出台《福建省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试行)》,做好法法衔接。

  四、加快推进审判执行机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和信息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省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司法生产力,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和营商环境的司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健全案件审判和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府院联席互动新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纠纷预警和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执转破”等机制;聚焦精准脱贫,加大司法精准帮扶力度;聚焦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创新完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福建样本”。

  着力完善涉台、涉自贸区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审判机制。创新推进涉台司法工作,完善特邀调解员和台胞陪审员制度,推广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设立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涉侨等审判机制,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潭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改革试验成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构建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完善涉外海事诉讼与仲裁良性互动机制,首次发布双语《海事审判白皮 书》。

  着力完善行政案件跨域管辖和民生权益保障机制。2015年9月起,在全省范围对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查员等制度,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创新。联合省14家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37个法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机构。深化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远程视频接访等制度。

  着力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创新跨域立案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在全国7家高院和14个中院推行。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诉讼服务大厅、ITC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体系,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简案快审、普案标审、难案精审。全省法院设立速裁团队612个,今年1至8月,通过“分调裁”结案的占结案总数的53.56%。贯彻执行《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省法院与2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894个特邀调解组织、3689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全省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16845件。推广道路交通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键式理赔,完善金融等纠纷案件在线化解平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着力完善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健全选任、参审和履职保障机制,龙岩中院等5个全国试点法院探索推进实质陪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6729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2722件。构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监督管理“五大公开平台”,做到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全省法院全部开通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自媒体阵地集群效应。优化代表委员监督联络工作手机应用系统,运用福建法院庭审直播网、微博发布厅、视频演播室,打造“阳光司法”。截至今年8月,全省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89余万份,庭审直播4.5万场。在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公开情况第三方评估中,省法院位列全国高院第7位。

  着力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赴一线指挥督战258人248次。去年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专项报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行联动专项检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2017年7月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平台,截至今年9月1日,省级100家单位全面对接,联合限制、惩戒失信被执行人5.05万多次,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多万被执行人慑于压力自动履行法定义务。从今年7月起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与保险公司建成“法院保险”合作平台,与新闻宣传部门、文明办合力推进执行攻坚宣传和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16.1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0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和131.77%。

  着力完善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坚持“互联网”“标准化”“数字化”,制定福建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司法权运行现代化新模式,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建成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汇集全省法院各类案件信息2.45亿余条,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从“司法数据”到“数据司法”的模式转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构建“智审”业务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全省法院建成标准型科技法庭808个。省法院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我省法院执行信息化等“四个展位”亮相,受到好评。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对标对表改革任务,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我们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差距短板,面临一些问题困难。

  一是司法改革推进不平衡,力度还需加大。有的法院对改革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有的法院改革思路不够开阔,司法理念、运行机制、办案方式等还跟不上、有差距;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在推进深度、落实力度、见效程度上不够平衡。

  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根本性解决。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连续13年呈现正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近10%,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法院特别是有的沿海法院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量高达300件以上,法官办案强度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法院干警长期超负荷加班成为常态。

  三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仍需做深做细做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推进,但有的法官还不能完全适应,“受权不敢用”;有的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还需理顺;适应改革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需要完善,司法不严格、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审判辅助人员缺口较大,新型办案团队高效顺畅运行受到影响;新型审判运行模式与智能化办案处在接驳换档期,增益效果有待提升。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有待大力协同推进。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尚未落实;人财物省级统管后,涉及干部管理、经费保障、“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法官职业待遇保障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落实。

  六、锲而不舍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提升改革站位,增强新时代深化改革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思想引领司法改革新使命新征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狠下气力推进有利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二要狠抓改革深化,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健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立体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司法机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改革督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务实戒虚,着力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和全省法院一盘棋。加强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拉链式检查,严抓实推,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督察,以督促改,以察问效。

  四要发挥改革效应,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福建发展大局和特色优势,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和服务举措的改革创新,及时把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转化为公正为民司法的制度规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福建样本、福建品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改革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致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专项报告,既是监督更是支持。全省法院将在省委领导和省人大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6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篇7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委领导和部机关的安排部署,x月xx日至x月x日,我们组成调研组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就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工作要求,现将开展专题调研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这次调研采取县级集中调研和市级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级分批进行。x月xx日,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上报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各县委组织部于x月下旬前,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开展一次集中调研。根据这一部署要求,各县委组织部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调研组,采取"听、谈、看"的方式,按照每个县不少于x个乡镇、x个村(社区)、x个县直单位的要求开展了集中调研,形成并上报了专项调研报告。

  x月x日,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题调研组。x月x日至x月x日,调研组先后随机深入到xx县xx乡xx村、xx村、xx镇、xx村、xx县xx乡、xx村、xx村、xx乡、xx县xx乡、xx镇xx村、xx县xx乡、xx镇、xx乡、xx村、xx镇xx村、xx村等10个乡镇和9个行政村以及四县委组织部,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需要省市层面出台政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5个方面的问题,与部分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面谈,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情况介绍、查阅痕迹材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就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了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各乡镇都能够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使用,基层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常务书记、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促进基层党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29个乡镇都按规定配备了副科级组织委员,专职基层党建工作;通过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依法配强了270个村(社区)"两委"和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选,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双带"能力不断增强;各级党委先后从省市县直机关单位选派了315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为民服务,并从责任心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指导员中任命了141名常务书记,xx县还从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中选派了26名"一把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些人员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二)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各乡镇都能够严格执行上级党组织关于优化升格村级党组织设置的要求,按程序将大部分符合条件的村级党支部升格成立了党总支。比如,xx县利用两年的时间,将全县28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部升格成立了党总支,完善了下设党支部和党小组的设置,配齐了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市县都相应成立了党工委,配备了党工委书记,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中的党组织设置,各领域各行业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设置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县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专项整治活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晋位升级、分类定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严格党员发展和管理教育,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都能够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新党员思想政治、发展程序和纪律要求关,创新党员发展机制,实行党员编码管理,从严规范入党材料,重点从基层一线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党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显现。20pc年全市共发展党员1048人,比上年减少37.84%,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57.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1.9%,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新提高,特别是发展了工人党员76人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是上年的2.1倍。在严格把关发展好党员的同时,各县各乡镇积极探索建立了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坚决处置清退了一部分不合格党员,比如,xx年xx县xx乡开除了1名违法党员、自动清退了20名不合格党员。此外,各级党组织都能够积极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三会一课、领导干部送学下基层、三下乡活动、党员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培训,特别是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四)着力加强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从工作汇报情况看,今年,各县各乡镇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工程和整乡推进项目,整合各种资源,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深入实施强基固边工程、边_党建长廊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推进了村级活动场所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5个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总面积均达到了400平方米以上;全市255个行政村除了xx县xx镇黄梅村以外都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xx年至今,各县还采取新建、改扩建、整合农村校点等资源的方式建设了220个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室,有效地解决了村民办事难、村级组织作用发挥难和农村工作开展难的"三难"问题。

  (五)抓好待遇经费保障,基层干部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各县都能积极拓宽筹集经费渠道,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要求足额落实了村级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岗位补贴以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目前,xx县按每个村(社区)每年6.5万元、每个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每年1000元,xx县按每个村每年4万元和每个社区每年5万元、每个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每年1200元,xx县按每个村(社区)每年5万元、每个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每年3000元,xx县按每个村(社区)每年3万元的标准落实了村组工作经费;xx县、xx县、xx县都能按社区干部每人每月1920至1940元、行政村干部每人每月1320至1340元、监督委员会主任每月650元的标准落实了基层干部待遇,xx县也按这个标准进行了安排,列入了县级财政,但目前尚未发放到位;各县都按每人每月20元到100元不等的标准落实了下设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岗位补贴。值得一提的是,xx县xx镇xx村党总支近年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拓宽基层干部待遇资金渠道,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落实了村"两委"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党总支下设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生活补贴。各县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班子绩效考核办法,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的村级干部每人每年给予1200—2500元不等的绩效补贴。四县都按规定落实了社区干部"五险"政策,都能按照有关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落实了所有离任村干部待遇。

  (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推进。从这次走访座谈和查看痕迹材料情况看,全市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能够把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遵守、执行和维护党章,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等重要决策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做到廉洁从政,为民服务。如xx县xx乡党委坚持把每月11日作为"党员主题活动日",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集中学习、集中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班子及班子成员都能够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各县委的要求,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精心组织学习教育,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查找查摆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坚持立足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改,为下一步以整风精神开好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四县都按时完成了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试点工作任务。

  (七)创新丰富服务载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从这次调研情况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立足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如xx县xx乡党委政府坚持加强乡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拓宽政务服务功能,利用星期五老百姓到乡里赶集人数较多的实际,组织全乡11个行政村和各站所干部职工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办公,推行"一站式"为民便民服务,简化为民服务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其他如xx县xx乡等乡镇都采取了类似的有效的为民服务措施和办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八)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整合整乡推进项目,加大了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市相继出台了开展"合作股份"(原红色股份)、实施"红色信贷"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办法,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结合各自优势,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有效的试点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xx县、xx县把"红色股份"注入草果产业,xx县xx村就整合村集体300亩土地,结合产业发展项目,种植了10000株草果,增收发展前景广阔;xx县xx乡xx村、xx镇xx村分别把"红色股份"注入核桃种植和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前景明朗。还有一些村(社区)采取依靠出租房屋、种植中草药增加集体收入等方式方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都很值得广大基层党组织推广和借鉴。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党建责任机制不断健全。通过不断努力和工作,xx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调研组认为,xx市基层党建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角度来抓,始终突出各级党委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各级组织部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抓总负责作用,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同时,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实行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任务较为繁重。目前,全市除了xx县xx镇黄梅村以外, 其他254个村和15个社区都有了村级活动场所,但大多数特别是xx县和xx县的村级阵地因为建设时间较长,建设规格和建筑面积普遍不达标、不规范,且有的如xx乡的xx村等房屋老化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固、改建、扩建或修缮。此外,基层阵地建设历史欠账和债务普遍较多,基层自己化解难度较大,如xx县xx镇和xx乡至今还分别拖欠村级阵地建设资金达200多万元和70多万元。加之,各县各乡镇符合条件的村级党支部按要求改设党总支后,下设党支部和党小组无活动场所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建设任务增大,经费投入压力和建设难度较大。

  2、村级活动经费和村干部待遇投入和保障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各县都能够按要求落实了村级活动经费和村级干部待遇,但与发达地区和基层干部工作量相比,我市的党建经费和干部待遇投入方面依然严重不足,如村级工作经费每年只有3万元到6.5万元不等,分摊到每个月就只有每月2500元到5500元不等,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组织党员群众开会、学习、教育培训、开展工作需要,特别是下设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经费少之又少。村(社区)干部特别是行政村干部月补贴只有1300多元、监督委员会主任只有650元,不到机关单位干部和外出务工人员正常工资待遇的一半,"三委"委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待遇补贴就更低,每人每月不足100元,与他们为集体所做的贡献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3、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从调研分析情况看,我市绝大多数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及其他村级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和学历偏低,大多数干部只有高中初中以下学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参与学习教育培训机会少,懂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干部和会经营发展的人才普遍较少。有些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民主集中制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坚持不充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做得不好,对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少,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方式单一、时间不保障,存在软弱涣散现象,特别是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和剖析问题根源,痕迹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漠视群众利益,在林权制度改革、矿产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惠农政策和资金分配等领域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现象,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

  4、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十分薄弱。受xx特殊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双重约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较难,"合作股份"、"红色信贷"等政策难落实,集体经济空壳村较多。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眼界不宽,发展思路不清晰,推进工作力度相对滞后,在探索项目、储备项目、实施项目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结合本村实际能力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限于出租房子、出租土地、出租场地、办沙场、养生猪等领域,且集体收入普遍"散、少、小、弱",增收较慢,难成气候。

  5、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够,思路不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普遍不足,工作方式方法不灵活,村级为民服务站功能不多,作用发挥不大。大部分基层党组织不学习、不组织、不使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形同虚设,远程教育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功能作用难发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难度大,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投入大,基层经费来源有限,工作推进较难。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意识不强,在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执行不力。

  6、宗教对边境三县农村党建工作的影响较大。边境三县特别是xx县、xx县信教群众较多,存在党员同志信教现象,宗教利用给钱给物、捐款捐资、宣传教唆等手段与党组织争夺阵地和群众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比如,xx县全县共有教堂360个,教堂比党员活动场所多6倍,信教群众比农村党员多14倍,教牧人员比基层党务工作者多6倍,对全县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该县基层组织的群众基础,干扰了基层民主化推进进程,特别是党员发展难、老党员多等问题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等等。

  四、下一步工作对策和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以项目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的思路,不折不扣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

  1、进一步突出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议于10月前以市委名义在xx县或xx县召开一次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xx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工作。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各级党组织第一责任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2、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逐步升格条件已成熟的村级党支部为党总支,完善下设党支部的组织架构、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落实《xx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采取"独建、联建、挂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制定完善《xx市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工作流程》,制定实行《xx市关于严格村(社区)干部值班制度的规定》等基层制度规范。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晋档升级,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桥梁纽带作用。

  3、进一步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按照好干部标准,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心、干事创业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任职,经受锻炼,择机予以重用。加大村级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把那些政治强、接地气、情况熟、有群众基础、能长期在基层干的"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研究制定《xx市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管理办法》,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及时调整那些不胜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育等资源,抓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以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升级版"孟连经验"等为重点,每年举办1期基层党组织书记体验式现场示范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和素质。持续抓好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的教育培养、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选强、用好新农村建设总队长、队长、指导员及常务书记。

  4、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和管理教育。严格遵守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政治关、培养关、程序关和纪律关,重视在生产一线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农民工等群体中发展党员。xx年,计划发展1194名新党员,比上年下降10%.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符合xx实际的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坚决予以清退处置,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加大信教群众和信教党员的宣传教育和转化力度。

  5、进一步强化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研究制定《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一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年内重点完成1个无阵地村的活动阵地建设和25个村级阵地的改扩建任务。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活动场所建设向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延伸,重点确保有10名以上党员并且建有党支部的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

  6、切实加大村(社区)经费保障力度。按照"一定三有"的目标和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足额落实好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和干部待遇,争取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逐步达到每人每月2000元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逐年把村级干部"五险"纳入县级财政保障。20pc年重点争取实现社区干部"五险"纳入财政保障。

  7、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完善《xx市"红色信贷"贷款管理办法》,实施好"合作股份"(原红色股份)、"红色信贷"、"红色农场"等"三红"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双推进"工作意见,制定《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xx—xx年)》,整合各级各部门各类资源,指导村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努力,力争全市29个乡(镇)都培育起1至2个年收入3万元左右的村(社区)。

  8、着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xx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中国共产党xx市委关于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意见(试行)》,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为民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到"五个服务"上来,使服务成为鲜明主题,在服务中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认真落实《xx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项目建设规划xx—xx年》,通过电脑、电视、手机"三屏合一",在全市建成广泛覆盖"县、乡、村、组"四级网络的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xx年底前,重点实施好xx县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做好其他3县项目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9、抓好党员教育培训。研究起草我市贯彻落实《xx—x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入实施党员教育"五大"工程,继续抓好流动党员和农民工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监督。制度完善《关于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的规定》,促进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培训。充分发挥xx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维护、组织学用、教学资源开发制度,按照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继续实施好远程教育"建转管学用"五项工程。xx年重点抓好市直机关工委等5个站点延伸拓展建设,并逐步转化全市181卫星模式站点,持续实现党员远程教育功能优化升级。

  10、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全面贯彻《xx市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和乡(镇)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实施方案》,在认真总结好全市10个乡(镇)的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并落实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制度,制定党代表提案制、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办法。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修改完善配套制度,为xx年全面推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打牢基础。

  11、推进基层组织民主建设。研究制定《xx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社区)党务公开的意见》,扎实推进村务、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坚持和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四大法宝"、"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和做法,不断丰富党内生活的形式和载体,严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xx年8月底前,重点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或专题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用好用活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达到达成共识、增进团结、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宗教

相关推荐

  • 法院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 2022-04-08
  • 党建工作情况 党建工作... 2022-04-09
  • 组织人事工作汇报 组织... 2022-04-09
  • 社区工作汇报 社区工作... 2022-04-09
  • 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上下... 2022-04-10
  • 林长制工作汇报 某县林... 2022-04-10
  • 考生学习工作和**思想情... 2022-04-10
  • 工作情况汇报5篇 2022-04-13
  • 委员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2022-04-14
  • 2022 个人思想工作情况... 2022-04-15
  • 浅谈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2022-04-07
  • 主辅分离推动产业升级调... 2022-04-19
  • 2022关于全市生态环境保... 2022-04-20
  • 2022年镇沿黄特色经济带... 2022-04-20
  •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 2022-04-21
  • 2022年度主辅分离推动产... 2022-04-22
  • 2022年关于全市生态环境... 2022-04-23
  • 2022镇沿黄特色经济带建... 2022-04-23
  •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 2022-04-24
  •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 2022-05-27
  • 落实中央宗教工作督查、... 2022-06-09
  • XX宗教局做好宗教活动场... 2022-06-11
  • 落实中央宗教工作督查、... 2022-06-17
  • 宗教局宗教场所安全隐患... 2022-06-23
  • 宗教局宗教场所安全隐患... 2022-06-25
  • 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重... 2022-08-11
  • 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 2022-09-26
  • 《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心... 2022-10-24
  • 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 2022-12-02
  • 2022关于学习宗教事务条... 2022-12-05
  •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2022-04-05
  • 钻石小姐大赛颁奖晚会主持词 2022-04-04
  • 最新XX同志评价材料+考... 2022-04-04
  •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经验交... 2022-04-04
  • 最新最潮结婚主持词 2022-04-04
  • 支部党员大会暨专题组织... 2022-04-04
  • 职代会正式大会的主持词 2022-04-04
  • 政府办公室主任就职演讲稿 2022-04-04
  • 政务中心机关党支创先争... 2022-04-04
  •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促进... 2022-04-04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