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3-11-23 11:39:00 浏览量:

  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前不久,市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民营经济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也是信心所在、活力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活,则我市经济活;民营经济强,则我市经济强”,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困,让民营经济在全市示范引领、争先进位、跻身一流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始终保持历史主动和战略定力,进一步坚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八八战略”,指出“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民营经济在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20XX年,总书记主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亲自擘画民营经济发展蓝图,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认识民营经济、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站在战略高度、历史维度、发展角度,把信心鼓得更足、把眼光放得更远,奋力跑出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

  第一,一脉相承的鲜明导向造就一路向阳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把握方向、坚定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个体经济萌芽,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民营经济步入发展舞台;从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到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从20XX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化,到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民营经济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反复强调“三个没有变”,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专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全国两会期间多次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始终贯穿着对民营经济的深切厚爱,始终饱含着对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态度坚定不移,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民营经济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决不会虚化弱化,更不会“离场”退出。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多次对民营经济政策进行迭代升级,前不久又发布了集成度高、浙江味浓、含金量足的扶持政策,彰显了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鲜明立场。我们必须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断增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第二,百折不回的风雨磨砺铸就百炼成钢的巨大韧性,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遭遇了几次“难关”。全市处于开放前沿,较早感知市场波动、遭受外部冲击,但广大民营企业展现出非凡的意志和超强的韧性,一次次闯关迈坎、阔步前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面对人民币贬值、资产负债恶化的压力,广大民营企业逆势突围,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次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20XX年次贷危机爆发,针对外资金融机构接连“爆雷”导致外需下滑等问题,广大民营企业逆势布局,专注实体经济扩大投入,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20XX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挑战,广大民营企业逆势调整,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转向“内外联动”,当年全市跻身万亿GDP俱乐部。这充分体现,中国经济抗压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民营经济适应环境快、发展活力足。当前,国际上“唱空”中国的论调有所增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不少民营企业订单萎缩、资金紧张、成本上升,“日子”并不好过。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从我市情况看,经济运行正呈现承压上行、回升向好、预期转强的态势,工业用电量近5个月连续正增长,PMI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1—8月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6%,8月当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5%。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备工业配套、庞大人才队伍等优势,推动民营经济成为“量的合理增长”的有生力量、“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载体。

  第三,万水千山的接续奋斗成就万马奔腾的活力主体,要进一步夯实底盘、坚定信心。20XX年3月,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对浙江民营企业给出了“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有一股子精神,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社队企业、乡镇企业起步,从最基础的小生意、小作坊开始,凭借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敢吃天下苦的优良品格、敢闯天下路的进取意识、敢争天下强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全市民营企业数量从20XX年的5.4万家提升到20XX年的49.6万家,增长了8倍多;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从20XX年的1049亿元扩大到20XX年的1.33万亿元,增长了近12倍。可以说,一部我市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甬商精神接续传承、发扬光大的创业创新史,130多万经营主体筑起了我市发展最坚实的底座。一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破万亿元,贡献了65%的地区生产总值、70%的税收、81%的出口、97%的企业数量,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二是科技创新的“主引擎”。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出自民企,90%以上的研发经费、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来自民企,近七成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民企。三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20个人就拥有一家企业,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企业主,贡献了85%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420万以上。四是引领风尚的“主群体”。近三年我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近半数来自民企;去年全市慈善组织接受的捐赠款物,七成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必须接续传承“城市帮”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甬商创业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昂扬斗志,把主责主业做到极致,把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路子越走越宽。

  二、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奋进方向,进一步放大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胜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近期,国家层面利好政策频出,从“民营经济31条”,到“扩大民间投资17条”,再到“扩外资24条”“扩大消费20条”,最近又专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密集传递出支持民营经济、促进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把握大战略中拥抱变革、大胆创新,在融入大场景中前瞻布局、大显身手。总的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与势,冷静分析全球局势、经济走势、发展态势,抢抓政策窗口应“时”而起,抢占产业风口乘“势”而兴,再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要主动应对危与机,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寻求创新机遇、开放机遇,在构筑新安全格局中全面检视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做到化危机为商机、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要奋力实现稳与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企业之“稳”助力经济大盘之稳,以企业之“进”推动发展能级之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优进。

  一要在“国之大者”的大格局下奋力实现新飞跃。民营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闯出一片天地、创下一流基业。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坚决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争做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典范企业。一方面,要以“中国之道”引领“企业之道”。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话语垄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广大民营企业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契机,坚持创新破难、改革破题、开放破局,在深入推进三个“一号工程”中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以“企业之力”贡献“我市之为”、擦亮“浙江之窗”、彰显“中国之治”。另一方面,要以“企之所长”服务“国之所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国家及省市重大区块开发、重大平台打造、重大项目推进,全面投身甬江科创区、空铁一体枢纽、自贸区片区、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现代化港区等建设,加快数智化、新能源化、组织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打造具有更强肩膀、更硬脊梁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上勇拔头筹,展现我市民营企业的大格局、大风采。

  二要在创新驱动的大逻辑下锚定制胜新赛道。进入新征程,外部环境、竞争逻辑、突围策略都在变,民营企业唯有坚定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道路,才能炼就金刚之身、立于不败之地。前不久,市委召开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表彰了一批在创新领域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但客观来说,我市民营经济创新浓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部分民营企业受限于多方面原因,创新发展、绿色转型的意愿和劲头不足,存在不敢闯、不敢投的情况。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将创新作为增长的主引擎、把绿色作为发展的主基调,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一要提升技术的“含新量”。7月6日,总书记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调研时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广大民营企业要登高望远、抢占先机,舍得在创新研发上下功夫,舍得在人才建设上花精力,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的关键点、制约点,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拓宽数智发展大赛道,共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共建数实融合标杆城,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攀高的“最大增量”。二要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主业是企业的根基,品牌是企业的积淀。搞企业,决不能轻易偏离主业甚至丢弃主业。广大民营企业要秉持工匠精神、做强特色品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下足“绣花功夫”、做到“专业极致”,让“单项冠军”顶天立地、让“专精特新”铺天盖地,不断增强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定价权,不断提升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控制力,努力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锻造更多的“我市品牌”。三要提升转型的“含绿量”。今年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绿色转型压力不小。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代命题,谁能率先答好这道题,谁就能制胜未来。广大民营企业要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一体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加速布局,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三要在内外一体的大循环下提升开放新能级。开放是我市的城市基因,也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全市2.6万家外贸实绩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0%,撑起了我市外贸强市的地位。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需求下滑回落,推动深层次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希望广大民营企业深刻领会总书记“地瓜理论”的精髓要义,立足我市、放眼全球,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共同擦亮“中国开放看浙江、浙江开放看我市”的金名片。一要以新产品塑造新优势。整体贯通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更加注重从供给侧提升企业产品与消费潮流的适配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一体推进“老三样”转型焕新、“新三样”布局发力,实现从“做贴牌”向“创品牌”转变。二要以新市场开辟新空间。千方百计抢订单、建渠道、搭平台,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内外一体、工贸联动,在经风雨、抗摔打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内外贸平滑转换的能力。三要以新业态支撑新发展。充分放大“两区”联动的制度型开放优势,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加快布局“两仓一站”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把我市总部打造成为全球运营中心、管理中心和研发中心,全面提升整合生产要素、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努力赢得开放发展的战略主动。

  四要在共同富裕的大战略下强化担当新作为。2021年,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我市有基础、有责任走在前、作示范。事实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那里的就业就比较充分,那里的市场发育就比较成熟,那里的经济就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就比较富裕,社会就比较和谐稳定。我市的民营企业家有闯劲、有格局、有担当、有胆识,希望大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放下包袱、放手发展,不断把企业做强、把“蛋糕”做大,争创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一要以恒信立恒业。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守法是企业的基本准则。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始终秉持勤劳创富、合法致富、共建共富的理念,把守法诚信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荣誉,切实守牢法律底线、安全防线、生态红线,在创造企业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二要以先富带后富。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后富’”。报效桑梓、反哺社会是甬商最鲜明的底色。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主动扛起共富先行示范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共同富裕民企显风采”“万企兴万村”等公益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员工利益共同体,争做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新时代企业家。三要以老一代领新生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同各级党委一道,深入实施“甬商青蓝接力工程”,更好推动新老交接和有序交棒,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事业“双传承”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让“两个健康”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

  只有一流的环境,才能孕育一流的企业。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活动,市政府设立工作专班,建立经济监测服务机制,密集出台稳链纾困助企47条、稳经济16条、提信心扩需求增动能72条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这次市里又谋划出台民营经济33条,就是要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进一步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赋能助力。各级各部门在落实中,总的要把握三个导向:一是既要出政策、也要讲公平,把政策精准性与市场公平性统筹起来,着力提升政策措施的“穿透力”,坚决拆除公平竞争的“篱笆墙”,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消除市场壁垒;二是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把保障企业需求与降低企业成本结合起来,通过要素型、制度型供给赋能企业成长,通过降税费、简流程帮助企业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轻松前行;三是既要重执行、也要重口碑,把政策执行实效性与企业实际获得感统一起来,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全面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一要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做到“有事必帮、无事不扰”。近年来,我市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被评为“非常高”。但政务服务好不好,归根到底是企业说了算。最近我在调研走访中,不时听到企业反映“政策过碎过杂、报表过多过乱、调研过空过泛、检查过频过繁”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大变革、大提升,实现过程无感、结果有感。一要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政务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办事便捷高效上,更要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赋能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优化“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构建“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个性服务、衍生服务能力,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二要从“多头服务”向“集成服务”转变。针对涉企政策散落各部门、兑现不方便、协同不紧密等弊端,强化企业诉求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健全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机制,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高效直享。三要从“面上服务”向“精准服务”跃迁。市场有市场演变的规律,企业有企业发展的逻辑。企业经营得好好的,就不要三天两头去打扰。要持续推进服务理念和方式变革,统筹安排民企调研检查、数据填报等工作,防止“过度服务、错配服务、越界服务”,确保“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有事必到、服务周到”。

  二要聚力提升市场环境透明度,做到“公平竞争、开放包容”。我市市场环境总体良好,在20XX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城市第5位,连续4年稳居第一方阵,但“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少企业都反映“不怕市场竞争,怕的是缺乏公平竞争机会”。我们要坚决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确保所有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一要全面落实“非禁即入”。针对变相设置审批条件、“萝卜坑”招标、垄断经营、新经济领域准入标准滞后等问题,抓紧开展一次全市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决不能让公平“停留在口头上、空转在纸面上”。二要全力支持“增资扩产”。把培育存量与招引增量同谋划、同部署、同扶持,对民营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科创平台孵化项目、上市公司募投项目,一律同等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决不能“厚此薄彼、喜新厌旧”。三要全域推行“审慎监管”。把握监管尺度和温度,既要强化事前风险提示,让企业提前知晓底线、自觉不触红线;又要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决不能“办了一个案件、垮了一批企业”。

  三要聚力提升要素保障精准度,做到“供给有效、支撑有力”。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是民营企业的普遍诉求。各级各部门要紧盯“资金成本高、土地资源紧、人才招引难”等企业关注的高频问题,想方设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一要提升金融服务力。过去三年,我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呈逐步上升态势。但应该看到,全市民营企业以不到四成的银行贷款贡献了近七成的GDP,金融资源错配现象仍然存在。要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确保新增贷款更多投向民营经济、实体经济。二要强化土地保障力。目前,我市土地增量空间并不富余,以前那种“放开手脚用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但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要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双管齐下,扎实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推进“退二优二、退低进高”,向天上要空间、向地下要空间,实现民间投资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三要增强人才支撑力。人才问题是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也是我市一直以来的短板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需求较大的技能人才相当缺乏。要大力实施“甬江人才工程”,加速高层次科创机构、高能级企业总部、高素质优秀人才集聚,加快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产业工人培养,加强人才安居、子女就学、提升发展等“引育用留”全链式生态构建,让人才涌向民营企业的通道更为顺畅、流动更为踊跃。

  四要聚力提升法治建设公信度,做到“诚实守信、依法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近年来,我们一体推进法治城市、信用城市建设,连续三年法治浙江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去年城市信用监测位居全国第三。但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保护与规范“两手抓”,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要一手抓合法权益的保护。总书记强调,“稳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安全是基本保障”。我市要成为营商环境最优市,首先要成为企业权益保护最强市、企业家安全感最强市。这里再明确一下: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律要快查快办、严查严办;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一律要全面清理、全面纠偏;对涉及民营企业经营的矛盾纠纷,一律要全力化解、案结事了,以实际行动让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手抓市场秩序的规范。实践证明,市场秩序越规范,企业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越高效。部分企业反映,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拖欠账款、违约失信、企业欠薪等问题有所抬头。必须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清理拖欠账款问题,全力打击侵犯商业秘密、恶意抢注商标、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到政府无拖欠款、我市无欠薪。

  五要聚力提升政商关系亲清度,做到“尊商爱商、有度有为”。健康的政商关系,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来看,把民营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让企业放手去搏、安心去闯。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亲清关系新范式。政商交往贵在有度,多一步僭越、退一步失责。2019年,我市首次推出“亲清健康指数”,这次又作了迭代深化,评价范围进一步扩大、评价指标进一步聚焦,目的就是要让“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标尺更加鲜明突出,让我们的干部跟企业家打交道更加光明磊落、更加理直气壮。要全面用好综合评价结果,建立健全政商交往“三张清单”、联系沟通“六项制度”,持续深化清廉民企、清廉商会、亲清家园建设,以政商关系的纯度换取民营企业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敢闯敢干好氛围。民营企业是我市发展的功臣,理应坐在“C位”、获得掌声、享受荣誉。全市上下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像善待家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用足用好“创业创新风云榜”“阿拉甬商有话讲”等工作载体,在干事创业上建舞台、在参政议政上搭平台、在舆论宣传上设展台,让民营企业家事业上有成就、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同志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个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民营经济人士的“娘家”,市工商联成立70年来,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广泛团结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参政建言反映实情、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工商联的使命更加光荣、地位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要站在党的事业全局高度,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综合优势,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一要把好方向强引领。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之江同心·甬跟党走”品牌建设,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要搭好平台强服务。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全方位畅通民营经济人士建言献策、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形成政企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三要抓好建设强本领。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商协会建设,健全优秀干部到工商联机关、商协会组织、企业一线交流锻炼机制,做到团结联系更加紧密、服务支持更接地气、教育引导更有实效,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民营经济人士的重要纽带、得力助手。

 

推荐访问:民营经济 发言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