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觉醒年代观后感2000字左右

时间:2022-04-14 12:05:03 浏览量:

[阅读提示]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汇编的觉醒年代观后感2500字左右,欢迎阅读!

1.觉醒年代观后感2500字左右

  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吧。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就苍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

  他们可以抵挡天上的太阳,但他们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无论看几次《觉醒年代》,无论听几次这些话语,内心都难以平静,或是振奋,或者感动。

  《觉醒年代》生动鲜活地刻画出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辜鸿铭、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周恩来、顾维钧等一个个重要历史人物形象。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是历史书上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信仰、有喜怒哀乐和鲜明个性的人物。

  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

  剧中的人物刻画得都很优选:李大钊的仗义疏财、坚定果敢;
鲁迅的卓尔不群、孤傲犀利;
胡适的风度翩翩、从容淡定;
毛泽东的意气风发、沉稳老成;
陈延年的英姿勃发、书生意气……更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蔡元培,看到了这个名字的份量。

  他一出场,一身长袍,一副眼镜,个子不高,声音不大,温和儒雅,可在要不要就任北大校长的问题上,让我看到这温和背后的坚决,这儒雅内藏着风骨。

  他宽厚温和,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知人善任,能发现所有人身上的优点。对待学生,他从来没有校长的高高在上,反而如长者一般对他们谆谆教导,关怀备至;
对待老师,他没有领导的强硬,反而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放手信任尊重所有人。他知道李大钊先生为了帮助别人经常拿自己的钱去资助,于是细心到每月扣除一部分家用送于大钊先生夫人手里。他真的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浇灌守护着花园里争奇斗艳的鲜花,让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改变世界。

  他主政时期的北京大学,同样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确实,让人不得不相信民国初期有蔡元培的北大才是真正的北大。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对中国大学教育有着深远影响,但在没看《觉醒年代》之前,体会不深。看的过程中,才越发感受到蔡元培作为教育家的伟大。剧中,他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破格聘请刚博士毕业的胡适担任北大教授,不仅重用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干将,也重用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守旧的国学大师,对其“保皇”劣迹既往不咎。正是在蔡元培这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下,民国初期的北京大学才能完全摈弃新旧派别和学术门户成见,吸引全中国秀的人才,引领全国文化风气。这样的蔡元培,能不令人钦佩和敬仰吗?正因如此,无论是孤傲犀利、卓尔不群的鲁迅,还是学贯中西、性格乖张的辜鸿铭,在蔡元培面前都非常恭敬。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辜老的狂傲,透着一种精神力量,有着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无愧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这是看完这部剧之后,辜鸿铭给我留下的印象。

  之前看过不少辜鸿铭的逸闻轶事,知道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中国学者,性格乖张,风趣幽默。《觉醒年代》中,辜鸿铭甫一出场就自带几分喜剧效果:一身清朝装束,留着一根长辫子,带着一杆长烟枪,两个仆人跟着,谱摆得不是一般的大。陈独秀刚进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他就在台下唱反调,质疑其学历和学识;
胡适第一次在北大亮相,他就傲慢地指责其英语口音是英国乡下口音;
还在张勋复辟时参与和鼓吹帝制。这样一个人物,完全像是反面角色。

  不料,随着剧情的进展,辜鸿铭的反面形象通过一件件事逐渐得以神奇逆转。首先,他为了不被北大解聘,拿出真本事在校园里开讲座,讲《中国人的精神》,石破天惊,警醒中国人中华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将中国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发扬光大,令人振奋;
其次,北大解聘英国滥竽充数的外教风波中,他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死对头一起去英国驻华大使馆谈判,展示出渊博的知识,对谈判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期间,北洋政府教育部李司长企图利用辜鸿铭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矛盾,拉拢他、刘师培和黄侃复课,遭到辜鸿铭等人义正言辞地拒绝。

  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一鸣惊人。看了辜鸿铭的资料,越发觉得辜老不简单啊,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屈指可数的奇才,号称清末之怪杰。讲洋文,当时恐怕没几个比得过他辜鸿铭,论学术造诣,他的境界无人质疑。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当然,刘师培、黄侃等人皆是如此。

  当时的北大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啊!难怪弹幕都说神仙打架。这些国学大师,这些学术名人,一个一个出现在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剧中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确实是一部好剧。

2.觉醒年代观后感2500字左右

  建党100周年之际,优质影视剧扎堆献礼,《觉醒年代》无疑是其中最热门、话题的作品之一。一部好的作品,我个人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伴随其结束,思辨仍不止歇,感怀愈演愈浓,直至其理念照进现实。我想《觉醒年代》这一作品对于观众的意义可堪如上,现在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度,他国战地照片就在眼前,看着网上流传的战地照片,炮火下哀嚎无助的平民,灰烬中坍塌歪斜的废墟。对照《觉醒年代》里那段充斥着混战、压迫、斗争场景的文艺化记叙,我才恍惚间醒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和平繁荣尤为珍贵。而这来之不易的安稳盛世离不开我们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

  《觉醒年代》的背景其实是每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所熟悉的近代史历史。

  今人看古免不了上帝视角,回顾历史大家知道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进程,了解共产党建党的艰难险阻,知晓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胜利赞歌。史书工笔上寥寥数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屈辱史落在每一个当时背景下的个体身上都是生命不可承载之重。彼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等建制之声此起彼伏,什么样的道路才适合中国,才能救中国,寻找到这样一条路对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芸芸众生而言是多么迫切。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由共产党给天下找出了一条未曾走过的道路——打破阶级壁垒,建设一个平等的、向上的、崭新的中国!

  金戈铁马的冷兵器,已经被东风洲际和过江航母取代。

  天堑变通途不再是毛主席在长江一地的展望,我国现阶段拥有的高速公路、铁路里程数全球第一,牛车走马已被过江之鲫的车流所掩埋。

  战火硝烟弥散,城市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交融焕彩;
苍海桑田,战争革命已经过渡为和平发展。当今中国,“东亚病夫”蜕变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巨龙、世界强国。

  白云苍狗,今夕新成长的我们对久远苦难的记忆日渐模糊,但是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危机也暗自蛰伏。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关头下,我们要回顾、思考、追寻先人的浴血荣光,同时更应警钟长鸣,身体力行、奉献青春去建设伟大的祖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坚守、完成自己的担当,我们仍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像当年那样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力量有三种基本形式:暴力、财富和知识,“其中知识最为重要,由于暴力和财富在惊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识,今天正在出现空前深刻的力量转移,从而使力量的性质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但是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经久不衰,支持华夏儿女的是另一种力量,可以贯穿暴力、财富、知识,那就是信仰!

  唯有信仰,才能产生真正的时代领袖,如果说真理是一支燃烧的火炬,那么率先举起这支火炬的,就是毛泽东、邓小平直至习近平等众多时代领袖的臂膀。

  中国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一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他们牺牲小我、追寻真理、救国救民,没有他们的时代担当,我们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踟蹰,先辈们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之火,才使国家未曾撕裂至不存,国民未曾被黑暗吞没。

  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国运有天时、地利,但历史的流光证明,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儿女能够人定胜天,力挽狂澜。即便2508年我们经受地震、疫情,我们依旧为世界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奥运盛宴,实现了经济的稳增连增。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更是在共产党的领导指挥下,为自己的民众构建最宽广磅礴的防疫安全屏障。

  习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句话看似浅显,实则比起我们小时候书本学习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论更进一步,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党治理的江山就是人民的江山。治国理政,此言重于泰山;
遵此爱民,社稷安如九鼎。

  人民事实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概念,而我党在这一百年的筚路蓝缕中,对人民的定义不断地与时俱进、更新构建。在党的指引下,我们提前完成脱贫任务,人民得以领略更丰富的物质世界,可以安放自身的精神家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更高更远处展望未来,更深刻地理解“我是谁、我要去哪”这一永恒的生之课题。当一个个小我都能够明确前路何处,大国自然愈加繁盛,愈发富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无数英雄烈士,以热血铸就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中国向来不乏英雄,甚至在大灾大难前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普通人就是英雄,这其中党员又发挥了重要的先锋带头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英雄模范们“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在中华民族最为危机的关头,中共革命先烈以其壮志年华挑破黑暗,为后世撑起光明和平的未来。但世间这些英雄也不是从天而降,都曾是你我一般的凡人,是信仰支撑他们挺身而出,浴血为苍生。

  新时期或许不需要我们付出生命去捍卫国家的稳定和平,但是每个人依旧有责任去经营好各自的岗位。曾经闪耀在东北大地上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英雄,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勿相忘,革命先烈魂归处。当铭记,英雄奋斗使命途!

  我现在虽然还没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但是以积极分子的身份通过征文参与到百年建党的盛会,也幸甚至哉。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既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的大国担当、大国气度让国民的自豪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上周我刚和一位印度的同龄人微信交流,同样是千年文明古国下新成长起来的90年代青年人,我们同样对自己的祖国抱有无限希冀,更愿意投身于国家建设。但是对比印度的局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即便个体付出同样的努力,倘若没有优秀的规划方向、制定方针,那么国家历史剧的“剧中人”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剧情走向。

  江山如画,岁月安稳。党歌嘹亮,不负英雄!我们有幸有无数英雄先辈用鲜血谱写《觉醒年代》,更有幸的是党和人民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用智慧和勤劳打造出今天的黄金年代。

3.觉醒年代观后感2500字左右

  《觉醒年代》燃起的这把火,从年初烧到现在依然热度不减,频频登上热搜和各种公众号,豆瓣评分现在是9.3。我二刷完三轮央视八套播出的这部电视剧,仍然心潮难平意犹未尽,有话要说。

  剧中人物,无论是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还是固守传统的辜鸿铭、林纾、黄侃和刘师培,都有各自的拥趸。有买《鲁迅全集》、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新青年》原版影印版和相关文创产品的;
有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箭杆胡同20号陈独秀故居打卡的;
也有观众自发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合肥肥西县延乔路路牌献上鲜花以及长短不一的跨时空来信告白的。总之,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向一百多年前的先贤致敬,不一而足。

  《觉醒年代》和《清平乐》一样,呈现的是多层次的动态的时代群像。相较于陈李鲁胡的熠熠生辉恣意澎湃,我更关注的是保守派的辜林刘黄。他们虽然始终站在新思想的对立面,但君子和而不同,面对教育部官员的拉拢,他们不曾给予半分好脸严辞拒绝,而林纾更是始终要求要斗就光明正大地斗。他们的伦 理道德血脉教养,个个跨越唐宋,上溯先秦,尽显士子的凛然与风骨,同样令人敬佩。

  《觉醒年代》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礼,鞠躬礼。

  鞠躬,原为祭祀之礼,形成于商朝。《论语·乡党》曰,“入公门,鞠躬如也”,“执圭,鞠躬如也”。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解释,这里的“鞠躬如也”,不能当“曲身”解,而是谨慎恭敬的样子,可见在正式场合(入朝廷、执礼器),孔夫子从来不敢怠慢。再一想,一个人只要怀有谨敬之心,必会颔首低眉、折叠身体,“形乎外,发于心”,鞠躬大概由此而来。辛亥革命废除跪拜礼后,鞠躬成为最平等的社交礼仪。那么,鞠躬礼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它代表的是礼貌,是教养;
是温柔中带着尊重,是自信中带着儒雅。

  鞠躬礼是剧中出现频率的礼仪,在任何关系任何场合中都随处可见:见面招呼,鞠躬;
开口讲话,鞠躬;
退避告辞,还是鞠躬……无论是师长弟子、同辈同僚、茶房工友、政敌对手之间,还是课堂上、校内外、办公室、大街上,抑或是总统府、仲甫先生家门口。尽管他们观点相悖,开口怒骂批评,或是大动肝火争吵不休时,依然能克制自己以礼相待,真是面面俱到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君子礼仪,让我们能够看到礼仪之邦最后的模样,怎不令人心生向往。

  生而为人,当有光,是我看完《觉醒年代》之后,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一句话。仲甫和守常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自是不必细说;
鲁迅,作为刻画人性、世情的第一人,空前绝后,无人出其右者;
胡适的名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当时是遭到了仲甫、守常先生的反对,然而隔着百年的时光回头看,他的主张会不会是另一种选择呢?这些中国现代最的革命家、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如同群星在剧集中闪耀,是我们凡夫俗子无法企及的,但生而为人当有光,即使微弱如萤火,也要把周围照亮。

  我想起了去年疫情时捐口罩的那位90后小伙郝进。他是常德澧县城头山镇黄河村人,曾在口罩厂打工,但是工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就拿出一批口罩抵工钱。他从新闻上得知常德市疫情十分严重,口罩特别紧缺,就联系村里把家里的一万五千只口罩全都捐了。如果他以平时的价格把口罩卖掉也会缓解目前家里的困境,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说:“我不能发国难财,要让这批口罩物尽其用。”

  还有在前些天河南郑州水灾中,涌现出的一幕幕自发的冒着极大危险的救人场景更是令我感动不已。

  在洪水滚滚的地铁里,面对死亡的威胁,所有男人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的角色一样,让老弱妇孺先走。而对对情侣,男生松开紧紧拉着女生的手,把生的希望留给心爱的人。一位女生,在水中跋涉了整整三个小时,全程都是陌生人拉着她,几次在她险些被洪水冲走时,也是周围的人死死拉着她,才走完这段平时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

  有一对小夫妻带着刚出生13天的宝宝 来郑州看病,他们从医院出来后,看到雨越下越大,车也开不动了,怕有危险就抱着宝宝赶紧下车。正巧被附近一个餐馆的老板看到了,这位老板热心地把他们拉到店里,仅仅只是在几分钟之后,他们的车就被洪水淹没,然后漂在水面上。晚上,这一家人和老板一家人一起吃了顿热乎乎香喷喷的饺子,挤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安稳而踏实地睡去。

  这样的凡人善举,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世间看似热闹,实则一片荒凉,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活下去呢?是爱与希望。是啊,生而为人当有光,然后萤火汇聚成星河,把世间照亮……

推荐访问:观后感 觉醒 字左右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