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28 15:23:20 浏览量: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调查报告范文

  创新思维,是指敢于打破常规和陈规,努力突破思维局限,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调查报告范文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就是高度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其中,意识形态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对此,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聚焦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把脉定向和谋篇布局,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虽各有侧重,但又交互融合、相辅相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落地生根的最新成果,也是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创新突破,蕴含着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导向性的科学思维方法。深入研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提炼并剖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既是进一步深入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需要,又是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需要。

  一、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洞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

  历史思维是指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中去理解和把握时代议题,从而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一种思维方法。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2]党的十八大以来,遵循鉴往知来的原则,树立大历史观,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考察,掌握了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即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从而将规律性认识擢升到一个崭新的维度。

  (一)把握历史规律:继承党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从而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不断开拓前进。对此,“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3]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在深刻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中“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创办报刊、出版著作、开办补习学校等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实现意识形态阵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思想引领和阵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将加强思想改造、推进文化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掌握新闻出版、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纠偏与整饬,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凝聚起磅礴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推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度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清醒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积弊进行全面审视,强调必须从百年党史中提炼出意识形态建设的制胜密码,传承好发扬好党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二)汲取历史教训:反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

  世界社会主义500余年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程。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这一历程,重点剖析和反思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社会主义重大挫折的内外因素和发生机制。在他看来,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5]。从内部因素来看,苏共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在指导思想上偏离和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动摇了苏联人民对苏共执政合法性的认可,瓦解了整个国家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方国家通过攻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向苏联人民灌输“民主、自由、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严重扰乱了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内外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致使“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5]。言至此,反思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历史,也曾出现过“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错误、“姓资姓社”“姓公姓私”、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等,不仅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和错位,而且严重制约了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此为鉴,深刻总结道,“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3]3,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全党;必须严格防范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各种形式的渗透入侵,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意识形态逻辑,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参透意识形态端倪,守住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三)尊重历史事实:坚决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何对待历史,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治乱兴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如何对待党史更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一再强调尊重历史事实、把握历史全貌的极端重要性,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6]。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巨大危害性,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从主观意志出发随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解构崇高,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进而企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因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2]20,有理有据地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面具。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广泛认同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辩证的评价和总结;另一方面,要提高准确辨识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针对其种种迷雾和骗局,敢于亮剑、主动发声,揭穿其各种面具和伪装,识破其各类变异及变种,深刻揭露和涤荡其谬论邪说,从而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把控意识形态工作全局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长远、大势上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趋势进行前瞻研判和总体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看来,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3]9,“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3]。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加强战略谋划,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设定清晰的战略任务、作出系统的战略部署。

  (一)战略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战略定位问题事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走向,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出发点,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置于“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31-32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14这一战略定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9]464,因而必须将其摆在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使其“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8]337。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无处不在且愈演愈烈,但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还尚未完全适应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激烈竞争态势,“失语”甚至“挨骂”的被动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扭转,且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特别是“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7]212等问题,因而只有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宣传阐释,才能“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8]17。

  (二)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战略任务体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指向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8]340。这一战略任务兼具问题、目标和效果三重导向,既指明了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要害,又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终极目标指向和效果评价标准,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新的跃升。首先,要把“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放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首位。在看来,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就越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14,使之成为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稳固信念的“压舱石”,努力绘就全社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图谱。其次,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四个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层面的系统集成,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最后,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8]337的使命任务。在看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凝聚力量,都要聚焦、指向、着眼于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任务,重点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三)战略部署:搭建意识形态工作的“四梁八柱”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增强这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系统集成,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搭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四梁八柱,即以“两大总纲”和“两个总论”为主体躯干,以八个主要领域的“系列分论”为旁系分支。在2013年1月5日和2018年1月5日发表的两篇重要讲话,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重大问题以及如何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在道路、旗帜与方向问题上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引,形成“两大总纲”。于2013年8月19日和2018年8月21日两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8·19”讲话对新形势下事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现实议题进行全面规划和通盘考虑,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针遵循;时隔五年的“8·21”讲话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使命任务和重要职责,形成“两个总论”“。总纲”和“总论”思想又分别体现在文艺、军队、党校、广电、哲社、网信、学校、统战等八个主要领域的“系列分论”中,包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军政治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视察中央电视台等机构的重要讲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视察北京大学等各类学校的重要讲话、中央统战工作和中央民族工作及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各部门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定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以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辩证思维是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定及发展演变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8]129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厘清了必须妥善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为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

  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与被决定逻辑,而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以“中心工作”和“极端重要的工作”来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7]21,并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一方面,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8]14,聚焦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成就和切切实实的民生改善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潜力和优越性,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必须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经济建设的思想支撑。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起着方向性、关键性作用,因而“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8]21,应充分发挥其理论保障、思想引领、精神激励、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作用,把意识形态的“变量”转变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增量”。

  (二)正确处理一元指导和多样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意识形态领域,既有党和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又存在着纷纭激荡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万紫千红的文化百花园。因此,不能无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更不能以多元削弱和抹杀一元指导的根本性意义和作用,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统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多样性”绝不能跳出“一元”之外,如果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因而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8]286,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引领、整合和形塑功能,切实在多样中树立一元,在包容中求取共识。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是“绝对同一”,而是要在思想文化多样性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离开了“多样性”,一元化就会成为简单的公式和生硬的概念,意识形态工作将会丧失活力、走向僵化,因而必须“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10]258,在立足一元指导基础之上倡导多样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形成既有“一枝独秀”又有“春色满园”、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生动景象,让“一元”与“多样”共同构筑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同心圆。

  (三)正确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为其服务的思想文化,既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同敌视和破坏这一制度的思想文化作斗争,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和职责。因而,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对此,强调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8]339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8]16的基本方针,在内容上,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和向善向好的基本面,“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使之同我国改革发展蓬勃向上态势相协调”[8]186,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取公约数、画好同心圆;在形式上,要坚持思想性、新闻性、可看性的有机统一,摒弃套路化、程式化和排浪式的宣传方式,采取提质扩面、多点突破的办法,不断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并且在舆论斗争中还要拿捏好分寸与火候,根据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斗争态度和策略,对待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而对待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则要有理有利有节加以引导,从而“明辩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四)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辩证关系

  进入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格局、传播方向、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上与网下两个战场的交织融合和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敏锐地觉察到,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能否在网络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并进一步强调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同心圆”[3],科学把握“常量”“变量”和“增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守好传统意识形态阵地,又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一方面,必须继续加强传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通报刊版面、广播电台、网络空间、移动平台等各类传播平台,加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形成网上网下相贯通、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另一方面,又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扭转过去重“网下”而轻“网上”的工作思路,“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增强阵地意识,把党性原则贯穿用网管网治网全过程,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让网络空间成为广泛凝聚共识和统一思想的新空间,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版图,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五)正确处理内宣和外宣的辩证关系

  意识形态建设既要立足国内阵地,又要关涉国际舞台,这是意识形态工作在空间上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内宣与外宣的辩证统一。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仍不相匹配,面临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对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张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强调既要做好内宣工作,“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8]16,又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8]17。具体而言,必须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加快构建关于中国实践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的原创性、主体性、时代性,彰显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对破解世界难题的借鉴价值,从而提升国际共鸣点、思想认同度和道义感召力。与此同时,又要坚持“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8]357的工作思路,将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播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力量资源,使内外宣传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奏响交响乐、大合唱,努力在国际国内都占据舆论高地和道义制高点,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四、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和挑战越是复杂多样,越是需要超脱思维窠臼、强化创新意识,为破解意识形态工作难题提供新理念、构建新思路。为此,高度重视以创新思维来审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强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12]84,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姿态将创新思维融入到意识形态工作中,勇于推动意识形态理论、文化、实践、制度等的全方位创新,不断为意识形态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一)坚持理论创新,丰富意识形态的时代意蕴

  理论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8]335,必须增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自觉自信,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8]244。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10的重大论断,并立足时代变革的新要求、新特点,进行了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拓延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意蕴。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人民立场思想的基础上,提炼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9;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题,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3]63,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3]7;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提出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揭示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坚持文化创新,夯实意识形态的文化根基

  文化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需要繁荣兴盛的文化来承载、支撑与展现,为此必须把创新作为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不断夯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根基。比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现实条件和时代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掘中传承、在发展中转化、在弘扬中超越,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特点、新要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意蕴;在革命文化的发扬上,强调“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4]715,特别是推动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包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在内的精神谱系,不断厚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红色基因;在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上,提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8]13,正确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三)坚持实践创新,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做优

  实践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8]224这里的“落实到怎么用上”强调的是如何在实践层面发挥其相应的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总结了一系列新经验,从而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做优。比如,在工作原则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8],要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8]183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在工作理念上,创造性地提出“最大公约数“”时度效“”大宣传”等一系列创新理念,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在工作重点上,强调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8]16,坚持“身子往下探、眼睛往下看”,把基层工作创新当作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基层探索经验,让基层在宣传、动员、教育和引导群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工作形式上,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灵活自如地用好现代媒体,形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意识形态传播体系,让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具有现代特征和现代风格。

  (四)坚持制度创新,为意识形态工作保驾护航

  制度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才能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实现长期稳定有序的发展。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以制度建设规范和提升意识形态治理效能,制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5]43,并明确在这一根本制度主导下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具体细则和工作办法,标志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5]43,并有效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一系列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党内法规,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支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推动制定通过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规定》《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章,填补了我国意识形态制度在相关领域的阙如,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独特的制度密码。

  五、以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铸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底线思维是一种具有忧患意识和边界意识的前瞻性思维方式,主张预判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明确可控空间、预测最坏结果、设定最低目标。意识形态领域点多、面广、量大、线长,且意识形态问题本身存在着广域性、互动性、变异性、传导性等特点,如果应对不力,甚至在底线问题上发生系统性风险、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就会迟滞甚至中断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进程。为此,坚持运用底线思维,深刻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8]23,必须时刻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铸牢组织底线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原则。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这一原则、能不能把这一原则贯穿意识形态工作始终。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8]144,就无法完成凝心聚力、引领导向的历史使命,因而在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8]144,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8]21。为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传播媒介如何变化,都必须把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实到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也就是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新闻出版、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都坚定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无条件地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必须着力解决好“不敢抓”“没人抓”“不会抓”的问题,坚决压紧压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制度角度设定主体、划定责任,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责、确责、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实起来;必须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其自觉提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强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关”和“思想关”,把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铸牢思想防线

  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关乎国家的兴衰和执政党的合法性,是意识形态建设第一位的问题。从苏东剧变到后来“茉莉花革命”“栗子花革命”等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几乎都是率先从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开始,最后导致国家政权分崩离析。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起着把关定向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对此,一再指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8]286也就是说,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才能铸魂固本、凝心聚力;反之,背离或放弃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和旗帜,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为此,他一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成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立根本、强底气;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自觉担负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神圣职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铸牢价值底线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根本、发展之依靠、奋进之动力,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最深厚的根基。在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3]213,而是要具体化、实在化,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中,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的工作,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尤其是价值主体上,要始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8]16,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8]16作为着力点,及时回应和解决人民的利益关切、思想困惑和现实诉求,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既承载得起时代变迁,又承载得起群众期待。从实践主体上,人民群众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力量。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是统一的,为了人民就必须依靠人民,否则决绝不可能达到为了人民的目的。对此,强调,要着力破除单向思维和零散思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328,是要不断优化反馈渠道,增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性,把群众的意见反馈上来,把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总结出来、推广开来,从而建强堡垒、夯实根基,全面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推荐访问: 意识形态 重要论述 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2022-04-05
  • 钻石小姐大赛颁奖晚会主持词 2022-04-04
  • 最新XX同志评价材料+考... 2022-04-04
  •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经验交... 2022-04-04
  • 最新最潮结婚主持词 2022-04-04
  • 支部党员大会暨专题组织... 2022-04-04
  • 职代会正式大会的主持词 2022-04-04
  • 政府办公室主任就职演讲稿 2022-04-04
  • 政务中心机关党支创先争... 2022-04-04
  •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促进... 2022-04-04
  • 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2022-04-04
  • 要强化对意识形态领域工... 2022-04-05
  • 2022年意识形态工作专题... 2022-04-07
  • 意识形态工作交流发言坚... 2022-04-08
  • 意识形态经验交流发言做... 2022-04-08
  • 党员意识 新形势下如何... 2022-04-09
  • 意识形态工作汇报 2022... 2022-04-09
  • 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 2022-04-10
  • 个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 2022-04-10
  •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调研报告 2022-04-18
  • 20220702:事故调查报告... 2022-04-07
  •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 2022-04-09
  • 社会调查报告模板 社会... 2022-04-09
  •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2022-04-09
  •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 2022-04-10
  • 河南特大暴雨受灾情况总... 2022-04-10
  •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2022-04-10
  • 2022年调查报告格式和例... 2022-04-16
  • 2022年调查报告模板 2022-04-16
  • 调查报告总结格式 2022-04-16
  •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2022-04-05
  • 钻石小姐大赛颁奖晚会主持词 2022-04-04
  • 最新XX同志评价材料+考... 2022-04-04
  •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经验交... 2022-04-04
  • 最新最潮结婚主持词 2022-04-04
  • 支部党员大会暨专题组织... 2022-04-04
  • 职代会正式大会的主持词 2022-04-04
  • 政府办公室主任就职演讲稿 2022-04-04
  • 政务中心机关党支创先争... 2022-04-04
  •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促进...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