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我修养要则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4-13 08:40:03 浏览量: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前段时间听了一堂党史专题课,台上教授用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的语调叙述起那段血与火交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让我更加领会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厚重内涵。一部《觉醒年代》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澎湃岁月浓缩成了43集的篇幅,1篇千字文稿更难说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历史呈现的是时代变迁、民族发展的血脉经络,中国共产党就如同“高举镰刀锤头的巨人”,党员是巨人的肌体的细胞,每一个“细胞”的自我修养,关系着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一要讲“学习”,在“习作合一”中实现“行则有进”。周恩来在45岁生日这天,没有为自己庆生,而是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坚持终身学习是党员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应以优秀学习典范为标杆,争当学习先锋,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作为党员干部,应以更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往深处学、往实处学,做到学有深度、厚度、宽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党性修养时强调,“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实效方面久久为功,树立重视学风建设、鼓励求知进取的用人导向,努力推动从上至下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

  二要讲“节约”,在“克勤克俭”路上“带头先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传家宝,具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它既是共产党人方志敏一生恪守的“清贫”誓言,也是延安时期就熠熠生辉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兴国之光”。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慰劳考察时,蒋介石准备了8万元来设宴接待他,而当他来到延安,毛泽东在窑洞请他吃饭,桌上只有亲手栽种的蔬菜和受邻居“赞助”的鸡汤。这两顿接待餐,照出了两个政党不同的未来,共产党与民同甘共苦、同咸共淡的朴实秉性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党员干部要传承革命时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传统,以正确的节俭观为指导,少一些浮华追求、多几份内心坚守,在安“清贫”、乐“正道”中当好表率,通过不断提高俭德修养,品味“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深层内涵。

  三要讲“纪律”,在“自我净化”中永葆“纯洁生机”。自我革命是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提高政治免疫力的密钥。红岩烈士用鲜血书就的“狱中八条”,用直白有力、开门见山的语言点出了“关键少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和反思了党组织遭受重大破坏的经验教训。延安时期的“黄克功”案件、“刘力功”案件,体现了党敢于正视自身问题、肃清党内风气的决断和魄力。党的纪律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常态化开展政治体检、清扫思想灰尘、强健政治生命,在加强自我管理监督的同时,主动谋求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抓细抓长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扛起自我革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问世间何为英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党员干部要通过学党史“学”“行”“办”的入深入心,在知行合一中,焕发三分“英雄气”。

  学党史“学”上要有一分英雄气。周恩来同志在《我的修养要则》第一条指出,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用在党史学习上,同样是良言真知。党员干部学党史要焕发一分英雄气,处理好学与思、学与悟、学与行,在学习党史中,将党史人物、党史事件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不能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个个事件、一个个人物,而要认真揣摩英雄人物做出关键抉择的思想根源,在不断思考、不断体悟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思想和行动认同,真正做到学与思、学与悟、学与行的统一。“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男儿显风流”,要做到从内心深处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定不移,对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的信心坚定不移,在学习上焕发一分英雄气。

  学党史“行”上要有一分英雄气。“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史力行“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党员干部要“行”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信心,“行”出一分干事创业敢闯敢干的英雄气,“行”出知行合一的实干担当之风。学史力行的“行”不是随心所欲的,“打哪是哪”的行,而应当是在认真学党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基础上的“行”。要体现出党史学习成果,主动用新思想加强对学党史的指导,在入心入脑,辨析、研讨中找到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融通点、契合点,在精准把握学党史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学党史成果,让学史力行体现出学党史的新推成果,“行”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行”出矢志不移的“右玉精神”,“行”出敢于担当的“铁人精神”,“行”出甘于奉献的“雷锋精神”,“行”出红色血脉的不变传承。

  学党史“办”上要有一分英雄气。“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实事办得好不好,“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要焕发英雄气,敢于向着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勇敢出击,在深入实践、深入一线,和广大群众“面对面”中精准把握群众心中所思所想。办实事要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奔着群众的“痒痒处”而去,聚力“痛点”“堵点”,开出管用靠谱之方,让群众从党员干部扎实细致的工作中,看到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满腔热忱。在温暖民心中团结民众,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就有了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我们就有了面对危机和纷繁形势泰然自若、举重若轻的最大信心和最强底气。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青年干部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殷殷嘱托、切切期望,青年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锤炼过硬本领,用拼搏与奋斗谱写嘹亮的青春之歌。

  青年干部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擦亮忠诚于党的“政治底色”。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从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革命岁月,到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建设时期,再到攻坚克难、负重爬坡的改革年代,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追梦圆梦的不竭动力。面对敌人屠刀,陈延年拒绝下跪,坚持“革命者只有站着死”;
方志敏牺牲前留下铮铮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为国巡边50多年,他说:“党指挥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只要我还能动,就要在这里一直守下去!”信仰,擦亮年轻的眼睛,点燃奋斗的火炬。青年干部要以党的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永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业斗志,以实际行动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青年干部要勤学苦练、勇于担当,筑牢为民实干的“担当本色”。誓言“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罹患渐冻症仍在战疫一线奔忙的张定宇……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昭示:只有把勇于担当作为视为事业所需、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断砥砺新本领、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才能在新起点上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青年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增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骨气,激发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青春智慧,在披荆斩棘中开拓前进,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行。

  青年干部要严守规矩、不逾底线,谱写慎独慎微的“纪律亮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修身律己一直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为人准则。时时以《我的修养要则》对照自己言行的周总理,年过八旬仍写下“自省座右铭”的吴玉章,经常“跟自己打官司”的谢觉哉……老一辈革命家修身律己、怀德自重的崇高风范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青年党员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清醒人”,廉洁上的“干净人”,永葆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和胆魄,勇做“新赶考路”上的实践者、开拓者、奋斗者。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力行、贵在力行,必须在“抓牢”党性锤炼上下功夫、“立足”服务群众上做文章、“找准”发展动力上见实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抓牢”党性锤炼,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毛泽东同志有着“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名言,周恩来同志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标对表,彭德怀同志坚持每月“反省自查一遍”,严于要求自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有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求真务实的革命作风,就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加强自我修养和党性锤炼,让自己信念更加坚定、理想更加清晰、能力更加过硬、作风更加扎实。学史力行,就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持之以恒上好党性锤炼“终身必修课”,从百年党史的“精神富矿”中不断增强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立足”服务群众,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新中国成立,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和群众端同样的碗、睡同样的席、热火朝天干建设,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扎根农村,努力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彻底地变为现实;
从汶川地震,我们党组织一切力量抗震救援,不让一个村庄成为“孤岛”,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学史力行,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烦心事”“基层困难事”“企业期盼事”,紧扣岗位建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找准”发展动力,保持干事创业的昂扬姿态。回望百年奋斗征程,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在一次次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发愤图强、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奋进新征程,跑好接力赛,学史力行,就要汲取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力“赶考”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时刻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饱满的奋斗激情,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学深用好历史的思维、方法、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新成效。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学史崇德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之一。高尚的品德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修身立行之本。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道德力量,增强涵养高尚道德品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汲取明大德的力量,做对党忠诚的“信仰者”。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大德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德,体现在对党的绝对忠诚。从“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从“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了心中的主义和信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吾将吾身献吾党”“愿得此生长报国”的忠诚大德。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前辈一样,时刻牢记“对党忠诚”的誓言,将忠诚品格注入灵魂、融入血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忠于党的信仰、忠于党的组织、忠于党的方针政策,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一生一世来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

  汲取守公德的力量,做造福人民的“服务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无论是为人民谋福祉鞠躬尽瘁的焦裕禄,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廖俊波,一代代共产党人夙夜在公、胸怀天下,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造福而甘于牺牲奉献的公德大爱。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员干部要以革命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人民至上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强化民意导向,用好人民满意评价标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中展现新作为。

  汲取严私德的力量,做严于律己的“践行者”。百行德为首,廉洁品自高。严于律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无论是吴玉章同志的“自省座右铭”还是周恩来同志的“我的修养要则”,老一辈革命家自觉自律、怀德自重的崇高风范都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高尚品德,增强律己之心、校准思想之标、调准行为之舵、紧绷作风之弦。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强化自警自省、慎微慎独;
自觉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为成长加上“安全锁”;
严格家风家教、修身齐家,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明镜照形,知史鉴今。学习党史就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优秀传统中、先进典型中寻找道德坐标,用道德滋养初心、砥砺使命,努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推荐访问:要则 读后感 心得体会 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