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11-20 11:03:04 浏览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五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系统、整体地认识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五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强国建设、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世情国情粮情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为民情怀、宏阔宽广的历史视野、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人民福祉、民心所向

  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国十三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西方一些国家就曾叫嚣,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中国政府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当时毛泽东同志立即对这种论调进行了批驳,提出“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经济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思路,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现在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0多公斤,显著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创造了中外罕见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十年来,我们进一步解决吃得饱又吃得好,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这些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事实充分表明,粮食供给有保障,就会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兴盛。最近三年多我国也遭遇到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确诊病例增多、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等引发群众恐慌,带来次生‘灾害’”。正是由于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采取得力举措,进行全面部署,在关键时刻才能够最大限度运用综合国力,既有效控制了疫情,又有力保障了粮油肉菜供给,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为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相比之下,世界上有的国家农产品出现断供甚至农业破产,导致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国家安全、强国建设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来看,一方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粮食问题历来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博弈的重要筹码,可以粮制胜。在20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的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这一道理。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对强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必须牢牢把握住的底线红线。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必然要求粮食安全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保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国之大者”也是责之大者。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支持,坚定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强化战略思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严守耕地红线,守住“粮田”。“万物土中生,地之不存,粮将焉附?”我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口的饭碗,必须立足自身来解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动建立“田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落实耕地全覆盖网格化监管。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深入实施耕地地力提升,采取深耕深翻、轮作休耕等方式改善耕地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基础地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效“粮田”。

  提高粮食产能,充实“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的“中国粮食”,就要千方百计提高产能。要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立高效创新机制,调动科研单位与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解决种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落实减肥控药,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将小农散种向规模化连片种植转变,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利用玉米套种大豆等手段增产增收,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强化粮食供给保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储备实力,健全常态化轮换机制,确保常储常新。

  倡导厉行节约,护住“粮心”。“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抓好粮食安全,既要靠增产,还要靠节约。党员干部要带头坚持厉行节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节粮减损”,抓好机关食堂及各项公务活动用餐节约。从提高群众的节约意识入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及其他宣传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粮食节约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厉行节约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粮食的社会风尚,增强反食品浪费意识,让“光盘行动”进餐厅、进家庭、进学校,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让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才会更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3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站在粮食稳定发展的新台阶上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和强化“两藏”战略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此专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巩固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

  同时,优先在“两区”和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

  今后,我国每年将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的县,整建制开展粮食等主要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4

  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县粮食局组织农业局、教科局、妇联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减少粮食浪费。

  一是营造宣传氛围。在城区公共场所、粮油企业、休闲广场等区域摆放图片展板、宣传资料、粮油质量鉴别咨询台,向市民宣传讲解膳食营养健康知识,普及“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和质量控制导则,引导居民科学健康消费。

  二是指导农民安全储粮。针对我县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深入南坞、陶城、张桥等镇村向农户讲解节粮减损科普知识,提高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

  三是开展节约一粒粮,企业在行动。督导辖区企业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和开展节粮减损活动,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粮食精神,营造科学保粮的深厚氛围。

  今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活动共悬挂“爱粮节粮”横幅10多条,发放各种节粮手册600余本、宣传页1000份、节粮小窍门40条,参与节粮宣传工作人员20多人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5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推荐访问: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