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三篇

时间:2023-09-05 14:38:26 浏览量: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三篇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三篇。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这对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底线思维,是有效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其中隐藏的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比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面临不少“卡脖子”技术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需要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等。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既要求我们牢牢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又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各种风险。

  树立底线思维,一方面要“有守”,就是守住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特别是对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加强研判、全力防范,把底线牢牢守住。守住底线,前提是明确底线。我们在谋划工作时,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明确底线在哪里,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我们要对各种新矛盾新挑战进行预判和超前思考,搞清楚机遇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是什么,真正做到依据底线思维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性考量,切实规避隐蔽性风险、化解体制机制矛盾。

  树立底线思维,另一方面要“有为”,就是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化解风险挑战,用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化危为机。依靠科学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历史洪流面前就不是旁观者,在风险挑战面前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能通过伟大斗争来化解风险挑战。树立底线思维,既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更强调“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比如,面对我国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卡脖子”问题,就要加快补短板,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遇事不慌、临危不乱,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弘扬斗争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2

  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既要防止突破底线,又要兜底保护,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落实好这一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清醒认识、充分估计,也要统筹兼顾、积极行动,防风险于未萌,化风险于将现。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坚持底线思维,既是防范化解风险的认识论,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可以说,应对改革发展中的复杂问题,在治理过程中树立底线思维,一方面能强化对“害”的预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利”的思考,化害为利、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就能促使人们更有动力、有信心,以主动的作为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不确定性因素越多、不可控性越强,就越需要运用底线思维来明晰立身之本和发展方向,有序有力地开展各项工作。

  在认知视角上,底线思维与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忧患意识在居安思危、思其所以危、思其终始等认知上,丰富了底线思维的内涵。在行为导向上,以务实自强为内在动力,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之时,更加注重主观能动性对风险的防控能力,探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评估并努力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线思维源于历史文化传统,在传承与超越中不失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切,是各级领导干部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底线思维把握风险治理的规律性,有助于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比如,在发展目标上,以保护环境为底线,可以更好地平衡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在贵州等地调研后就发现,坚守生态底线,既可以避免继续走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又可以激发活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又如,在脱贫攻坚路上,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打牢脱贫基础、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保证困难群众一个都不掉队。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既要防止突破底线,又要兜底保护,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就能牢牢把握主动权。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彰显了唯物辩证法,要“防守”更应“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唯有肩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底线思维指导工作,方能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时,善于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工作新格局。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心得体会3

  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并就底线思维的内涵要义、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等作出系统深入阐释。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把握主动权的科学思维方法

  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重大原则。底线思维绝不是主张消极泄气、束手束脚、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消极被动思维,而是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有守”(即守低线)和“有为”(即追高线)的辩证统一,“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的积极主动思维。所谓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底线思维包括以下几种不可或缺的意识。一是“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意识,或者叫“两点论”意识,就是看问题观形势,绝不盲目乐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二是忧患意识,又称风险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忧事关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三是守底线意识,或者叫战略定力意识,就是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始终确保“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确保不触红线、不逾底线、不坏规矩,确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四是前瞻意识,就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处变不惊、遇事不慌,客观冷静分析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各种可能的潜在风险,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五是进取意识,或者叫攻坚克难意识,就是不畏风险,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防范、管理、应对、处置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以赢得主动权,争取最好的结果。

  应对重大挑战的迫切需要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之所以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些都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因此,坚持底线思维,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是我们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遇事不慌、临危不乱、有备无患,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

  在实践中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预见性,不断提升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全方位梳理排查各领域、各环节风险点,做到未雨绸缪。在做每一项工作前,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要什么。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积极妥善应对。要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处置风险,提高风险化解能力。要压实责任,“谁家孩子谁抱”,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各种风险都要防控,但是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在经济领域,要着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防止宏观经济大起大落,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防止资本市场上外资大进大出,确保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大规模失业风险,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有效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此外,要加强保障国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设,有效处理各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主动作为牢牢守住底线。要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尤其要积极主动作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一方面,该稳的要稳住,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另一方面,该进的要进取,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在顽强斗争中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推荐访问:底线思维 风险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