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6篇

时间:2022-06-23 16:10:03 浏览量: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6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1

  2019年10月11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县人大大表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新场镇团结村、新新社区、东风村等地,实地调研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业产业发展、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以及部分镇、县级部门、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有规划、有抓手、有亮点,乡村振兴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基本情况

  (一)明确乡村振兴总框架,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

  健全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成立了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由县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成员,统筹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成立县委乡村振兴办公室,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布置、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蓝图。根据县委、县政府“1+4”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并明确2019年争创省级、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1个、示范村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建立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确立了乡村振兴总体规划“1+2+N”思路,“1”指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即xx县乡村建设规划和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N”为各类子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目前,《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于7月印发,《xx县乡村建设规划(2018—2022年)》《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分别由县自然资源局和县农业农村局编制完成。

  (二)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抓好统筹协调。成立“美丽xx·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项设立“五大行动”综合督导组和工作推进组,分别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任组长,统筹负责“五大行动”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研究制发《“美丽xx·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专项行动方案》《xx县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方案,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了三年总体规划、三年专项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划定了长期、近期工作目标。

  二是抓实具体工作。因地制宜抓实“五大行动”推进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重点推进垃圾收、转、运体系正常运转,加快推进8个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在58个村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明确了58个行政村、31725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其中,6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项目选址及工程测绘,正在按程序组织进行设备采购。全县规划建设场镇污水处理厂19个,已建成5个,在建14个。在农村“厕所革命”方面,计划任务数8959户、整村推进数11个。目前,全县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完成1168户,民生工程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完成3055户,进度分别达到41.6%、44.9%。依托场镇、市场、村小、村委会等既有公厕设施,推进农村公共厕所新(改)建128座。结合旅游、交通等相关项目,加快旅游公厕、交通枢纽及加油站公厕改造10座。在农村村容村貌提升方面,以“家园美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乡土文化、发展变化、‘六网一中心’”为重点,聚焦13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投入650万元。在农村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整合项目资金1350万元,安排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5个,统筹推进相关治理工作。

  (三)着力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围绕“一个镇(街道)一个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村一个百亩特色产业(扶贫)园”建设思路,建成县级农业园区19个。全县“一区六带”建设成效明显,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6.5万亩、21万亩、6.36万亩、3.2万亩。xx绿茶出口量位居全市第一,达到2.3万吨,并成为全省首批蔬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之一。2019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24元,同比增加821元,增幅9.7%。在全省40个高收入组中增幅率指标位列第13位。以县级农业园区为基础,研究制定《xx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xx县2019年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新场茶叶园区、马村水果园区、甘江果蔬园区,年内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力争新增投资2300余万元。在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按乡村振兴战略的构想,以新场镇、新场镇东风村、团结村等镇村为重点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亮点可圈可点,但就全县来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群众不知道就不参与,不参与就不支持,存在基层特别是镇、村对群众的宣传不够、发动不够、组织不够。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工作不平衡。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县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些村社劳动力和人才大量外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兴旺发展战略任道重远。

  (三)农技服务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明显落后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近年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8家,家庭农场5个,完成xx县新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和xx县马村水果现代农业园区2个县级园区认定,为我县农村产业兴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基层农技服务质量和技术保障不够。

  (四)项目推动滞后。项目缺乏资金保障,工作推动滞后,全县8个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目前只开工建设2个,19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5个,还有14个在建之中,全县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完成1168户,民生工程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完成3055户,进度分别达到41.6%、44.9%。“五大行动”行动工作开展滞后,2019年相关工作完成难度大。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宣传、家喻户晓。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宣传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意义,宣传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宣传各地亮点和好的做法,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广泛汇聚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按照省、市关于创建省级、市级先进镇(街道)、示范村要求,指导相关镇(街道)、村社加快开展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园区发展,全力打造亮点,积极争创省级先进县,省、市先进镇(街道)、示范村工作。同时,以点带面,积极规划和包装生成项目,有序推进其他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完善机制、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完善农技队伍服务、培训、考评机制,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四)强化统筹、确保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所需资金达到1.4亿余元,资金需求量大,需向上争取资金,要加大相关

  项目包装生成、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建设按时完成提供资金保障。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2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镇人民政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XX市XX区XX镇为例,剖析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农业产业的支撑,那将是空中楼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保障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XX在XX是农业大镇更是农业发展的重镇, 有较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XX食品公司、XX家居公司、XX食品公司等,部分三产也为农业销售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如富春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勤旺生态农业公司等。

  2.充分认识当前的短板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偏低。XX镇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如:XX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虽有XX特供企业仓库冠名,也开发了猕猴桃酒、猕猴桃干等系列产品,但始终用原始的方法进行销售和加工, 不仅产量低,也无法拓展产业链,套养的畜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偏慢。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带动增长的效应不明显, 特别是水果支柱产业XX桃产品,XX村种植的桃树生命周期已到晚期,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村民危机意识不强,桃产业已相当危险。同样的还有XX密梨、XX杨梅等。三是防疫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农业企业防疫意识不强,特别在养殖业中,对疫情防控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导致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带来的损失较大。四是要素保障意识缺乏。缺乏合法用地的理念,部分大户急于求成,在用地保障方面缺乏意识,为减少审批程序、节约资金,擅自动工投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查实,整改被动,损失不小。五是美丽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村级组织的服务意识、引入意识不强,镇级组织的几个农事活动虽然成功,但缺乏留住客商的资源和条件,仅仅赢得了面上的热闹。

  3.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1)抢抓农业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积极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政策,省、市、区都相继出台政策, 在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增收上推出了许多实质性举措。

  (2)抢抓区域融合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XX区不断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XX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转移、农业园区合作等新机制,积极推动新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打造区域一体化格局。要根据不同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一村一重点,推出一项有较大优势的农产品,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示范区。要主动出击,做好主城区溢出农业产业的承接,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3)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机遇

  十九大已明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调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多规在空间布局上的合一性。为此,作为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层政府,要牢牢抓住规划修编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建设空间、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必要支撑。

  (4)抢抓本地已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各种优势和机遇

  年底,随着XX快速路、XX复线的开通,XX与XX城区乃至XX主城区将实现零距离融合,加上XX已腾挪出的空间资源、天生丽质的山水环境优势、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优势,将会为XX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5)深入理解用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振兴的理念

  一要坚持与周边乡镇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线路 的延伸,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联动产业,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美丽资源 保护、美丽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促进区域产业抱团发展。二要加快美丽资源效 益化,秉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美丽资源和小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引导全镇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特别是要利用好美丽乡 村、三改一拆的政策,综合利用拆整结合,整合农村各种闲置资源,向生态环境、特色文化、文明乡风要效益,加快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三要花力 气做好“外引”文章。要突出“大好高”项目招引。要主动利用乡贤会、招商 组等,加大招商环境打造,点对点地进行项目合作;要积极推动上山村“XX”观光旅游项目再开发,加快XX村XX生态果蔬乐园的群众化推广建设。

  4.如何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1)要做好要素保障

  聚焦空间要素制约,科学推动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农业项目发展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合理规划项目,让立体农业全面发展;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充分保障创新型农业产业空间。要逐步扩大农业空间,适度推广农旅结合项目,配套餐饮、民宿、垂钓(娱乐)等娱乐设施,积极响应政府“XX农夫乐园”和“美丽经济产业园”的号召,让各方游客来到XX的“十里花果” 线有地方吃、有地方玩、有地方住。同时,要加强和有关部门对接降低民宿项目准入制度,尽量多引进一些中高端民宿业;加快农合联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优化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投放效果,加大对农业产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全镇农业项目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

  (2)要有开展优质服务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一定要有专业知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要有刻苦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优质服务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件,没有一流的服务,就不会有一流的乡村振兴成效。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有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发展谋前程的初心,勇敢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强的责任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3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推动情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工作,在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民族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市民族宗教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从实现脱贫攻坚转向重点扶持民族乡村振兴。二是加强试点推进。全市省级乡村振兴12个特色乡镇中民族乡1个(xx穆云xx乡),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中民族村15个,乡村振兴中心村100个中民族村8个,306个产业薄弱村中民族村44个。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在xx电视台《多彩xx》专题栏目展示民族乡村发展成果,推出“多彩xx”微信公众号,弘扬xx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乡村振兴的舆论氛围。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乡转移支付、民族补助款、xx文化保护、扶持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约1073万元。每年争取中央、省级民族资金3000多万元,助推民族乡村建设发展。二是深化挂钩帮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挂钩帮扶、分工负责等民族工作机制,在省“双挂钩”帮扶民族乡基础上,持续开展市领导挂钩帮扶9个民族乡,市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挂钩帮扶发展相对滞后的26个民族村,县(市、区)党政领导、部门、企业挂钩帮扶其他民族村,基本实现民族乡村挂钩帮扶“全覆盖”。三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对58个民族贫困村和6218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进行了逐村逐户逐人建档立卡,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准帮扶。截止2019年底,全市民族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三)特色产业培育情况。各地立足民族乡村实际,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着力引导、培育、扶持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一是扶持民族乡村特色经济发展。通过重点扶持,部分民族村产业初步形成。古田县富达村全村种植芙蓉李5200多亩,年产量7000多吨,产值7000多万元,是我市规模最大的鲜食芙蓉李产区,设有水果交易市场,拉动了旅游、电商等产业。蕉城区北山村大力发展畲药产业,建设畲药育苗、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3000亩。xx市穆云xx乡的水蜜桃和刺葡萄被分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成为民族乡村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二是示范引领和帮扶薄弱两头抓。培育了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福鼎赤溪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15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穆云xx乡入选2019年度xx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九仙村、新楼村、渔溪洋村、二铺村入选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帮扶全市44个产业薄弱民族村发展,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帮扶产业薄弱村工作机制,实现产业薄弱村挂钩帮扶全覆盖。

  (四)人居环境建设情况。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清楚、两特色”要求,将民族村列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改善民族村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共有78个民族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共有4批64个村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每个村100万元,其中30个特色村寨试点村经综合评估后通过验收,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量和命名数均居全省首位。目前,第四批2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建设正有序推进。三是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动员和引导偏远自然村的村民向交通便捷的中心村、集镇迁移,通过移民搬迁改善民族乡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全市异地搬迁安置少数民族群众累计达6万人。

  (五)文化保护发展情况。一是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连续15年举办“三月三”xx文化节活动(其中连续五届承办xx省“三月三”xx文化节),带动广大xx乡村“会亲节”“牛歇节”“桃花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二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组织开展xx非遗传承人申报评选工作,支持xx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三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民族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文化展示、传承、交流场所建设,建成县、乡、村、民族学校四级民族文化站、文化室、传习所(基地)等文化基础设施140多处。20个民族村列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建设名单。四是促进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民俗活动与xx非遗展示、xx乡村摄影、xx美食展示与制作体验、xx特色商品展销等内容融合,推动民族乡村旅游,全市4个民族村被列为AAA级旅游景区,20个民族村被列为省级旅游村(特色村)。

  二、存在问题

  (一)民族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一是民族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民族乡村财力薄弱,制约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振兴发展。如古田县6个民族村,最高集体收入不超过20万元,其中石峰、梅坪、富达以光伏收入为主,增收项目少。二是大部分民族村地处偏僻山区,立地条件差,实现乡村振兴难度大。xx市105个民族村,除溪塔、虎头、铁湖等10多个民族村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外,多数民族村地处偏远,村落分散,地理环境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三是民族村产业规模较小。除溪塔刺葡萄、虎头水蜜桃、富达芙蓉李、雷东水产等民族村产业具有较大规模外,多数村主导产业不明显,未能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农民增收难度大。

  (二)民族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未到位。一是村庄规划编制滞后。全市246个民族村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有182个,部分民族村规划制订标准不高。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特色不明显,民族风格体现不够。二是民族乡村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够,没有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历史建筑保护、文化内涵挖掘与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融合不够。新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三)民族乡村人居环境有待提升。一些偏远的民族村特别是民族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民族村交通基础薄弱,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等级较低。全市336个少数民族人口200人以上的自然村中,有31个村通村公路未硬化;路宽4.5米以下的村有110个。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资金不足。如霞浦县西坑村通村公路改建项目总造价526万元,交通专项补助299万元,资金缺口227万元。

  (四)民族乡村人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农村创业人才少。少数民族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偏远乡村带动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二是民族文化人才紧缺。xx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传承、发展人才不足,xx特色文化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民族乡村振兴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重要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各项目标、政策措施在民族乡村得到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决定》要求,把民族乡村振兴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项目立项

  、争取省级扶持、确定试点示范等工作中对民族乡村予以倾斜,并加强督查指导,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要加大挂钩帮扶力度,把民族村纳入美丽乡村、“绿盈乡村”、旅游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等建设。民族乡要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做好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挂钩帮扶资金60%以上用于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产业发展。

  (二)进一步科学编制民族乡村振兴规划。一要坚持乡村发展规划引领。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把民族乡村振兴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根据民族村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村情和特点,编制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规划。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统筹谋划村庄产业发展。二要加大规划制定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编制、经费保障以及规划实施等工作,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要求,分类做好民族乡村振兴规划。民族乡村要按照“多规合一”的工作要求,把美丽乡村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有条件的民族村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三要推动规划落实。严肃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处理好保护、发展与建设的关系,严格执行规划,把少数民族乡村建设成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合理布局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三)进一步培育民族乡村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是民族乡村振兴的基石。一要因地制宜。根据民族乡村实际,大力培育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牧、中药材、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等“8+1”特色产业,细化落实“8+1”产业发展措施,持续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田经”,拓宽少数民族群众增收渠道。二要体现特色。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xx服饰、畲医畲药、xx食品、xx歌舞、畲乡旅游等特色资源,坚持产业发展与特色村寨建设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三要扶持品牌。发挥民族乡村试点示范辐射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强特色产品品牌打造和宣传,把民族特色和网红经济结合,精心打造民族乡村“网红打卡地”,使少数民族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节目、旅游文创产品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卖点,扩大我市少数民族特色产业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把xx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当地传统优势、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民族乡村发展。

  (四)进一步补齐民族乡村发展短板。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民族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薄弱方面,加大民生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二要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各类人才。加大乡镇卫生院和民族村医务室的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三要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落实《xx市xx文化保护条例》,加大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作用。依托特色资源,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推动畲医畲药、xx武术、xx歌舞等文旅融合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民族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加强民族乡村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村官的配备力度。完善乡村人才振兴的配套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民族乡村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推动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聚集。加大选派民族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各类人才力度,服务民族乡村振兴。二要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农业农村局、民宗局、人社局等部门要将民族村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开展相关专项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懂技术、会实践、善管理的新型农村人才,培育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带头人。三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族乡村振兴。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施“宁智回归”工程,密切与在外乡贤、高校毕业生等对接联系,吸引和动员他们返乡创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支持、鼓励更多人才投身民族乡村振兴事业。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4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近期,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十九大以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习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区域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创造xx经验、树立xx样板。成立了乡村振兴指挥部和五大专班,加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金发〔2018〕1号),印发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等五大振兴实施方案(金办发〔2018〕7号),编制了《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金发〔2018〕16号),形成了“1+1+5”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鱼山街道被确定为x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乡镇,8个村被确定为示范村,鱼山街道示范片区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参与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一)农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xx县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世界蒜都”,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8年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x县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以上,大蒜及大蒜制品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多年居全国第一,品牌价值达到202.58亿元。全县建有大中型恒温库2000余座、贮藏能力300余万吨。围绕大蒜的加工、销售,全县发展大蒜加工销售企业800多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研制开发出蒜油、蒜粉、蒜蓉、发酵黑蒜、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多种,被命名为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县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50余家,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3处,大蒜年交易量200余万吨,交易额180多亿元。全县种植棉花40余万亩,被命名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县。发展辣椒种植40余万亩,食用菌3000万平方米,圆葱、甘蓝、菠菜、芹菜等面积11.22万亩,各类瓜果面积4.65万亩。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0万头(只),淡水产品总产量3500吨。农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5%。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运作模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

  制改革稳步推进,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9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30余个,家庭农场达150家。

  (三)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79元,增长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形成了“村村通”“户户通”农村公路网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农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建管并举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健全了“户集、村收、公司运输、县处理”的工作运行机制,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338个,完成气代煤3300户,改厕7.4万户,危房改造485户,“村村亮”安装路灯8000余盏。鱼山蒜都小镇、胡集新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化雨镇、司马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小镇,鸡黍镇东李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四)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坚持“镇当城建”理念,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9.31%。全县建成新型社区47个,农村社区化服务覆盖达23%。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整合建立了全县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其他资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五)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力参与脱贫攻坚战,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党政一起上的脱贫攻坚领导、监督和考核评估体系。确定了产业、就业、医疗、金融、旅游、教育“六大脱贫攻坚行动”,全县各级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创新开展党建“1+N”组团结对帮扶活动,建成国家级扶贫基地1处、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个,新增创业主体4078个、城镇就业、扶持创业5860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3546人,成为全省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3%,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六)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行,“两议四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严格执行,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农村法治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雪亮工程”顺利实施,全县基本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农村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农村巡防队伍全覆盖,农村视频监控全覆盖。进一步巩固“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县”,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叫响诚信xx道德建设品牌,逐步形成了高水平乡村治理能力和农村稳定和谐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xx县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大而不强,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短板,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各类融合主体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化、品牌效益,品牌意识不强,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大;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影响和制约了xx县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村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农村人才智力匮乏,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亟待加强;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少数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亟待提升,农村面源污染仍然比较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村地下水水质不达标;农村基层党建尚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稳定脱贫基础不够牢靠,返贫风险仍然存在,脱贫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1.下步建议措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着力发展大蒜、棉花、辣椒、金谷、食用菌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xx大蒜、xx辣椒、马坡金谷、王丕芹菜、红花斑山药、小张庄白梨瓜等特色产业环线,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实现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二是大力开展品牌营销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通过“节会搭台、经贸唱戏”,宣传推介我县大蒜、辣椒、金谷、白梨瓜、山药等特色农产品,打好“营销牌”。加强与“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深度融合,鼓励支持秋葵、蒲公英、羊肚等特殊优质特色农产品参评第四批“济宁礼飨”品牌目录,实现抱团发展。开展“名、特、优、新”产品调研储备。帮扶的“王丕青椒”、“化雨金针菇”、“张周胡长寿桃”、“王丕黄金薯”准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注材料,争取三年内完成以上地理标志商标申注工作。三是依托集体经济强村,年内力争打造不少于5处市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示范基地;不少于15处县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示范基地,每个镇街至少再打造不少于2处镇街现场示范基地,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等群体的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意识和能力。

  (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聘任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切实落实“三支一扶”基层服务政策,真正发挥优秀大学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作用。二是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全力营造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强化亿九科技孵化器作用,为孵化企业创造适合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持续改善xx“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三是抓好乡村人才培养,着力培育一批在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乡土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引导在传帮带、推动乡村振兴上尽其才、展所长。四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将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蒜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

  (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百姓精神家园。一是深化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集中整治婚丧嫁娶各种陋习,形成长效机制。二是继续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做好乡村旅游培训工作,对接好省、市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指导有关镇街继续开展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重点做好羊山战斗纪念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同时做好省保、市保申报工作以及第十批县保申报推荐工作。做好小屯李氏民居二期修缮项目、满氏民居一期修缮保护项目资金申报工作。三是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金龙湾文旅小镇二期、鱼山堌堆遗址公园等项目,借助打造政德教育基地提升羊山景区影响力,修缮布展鲁西南工委旧址、鲍楼红色教育基地、王丕庄民俗博物馆。重点打造以弘扬王杰精神为核心的红色研学游,以振兴乡村经济为主的乡村体验游,以九湖五河十八湾为载体的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四是积极开展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将儒学讲堂建设与镇街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的设施设备、人员队伍、服务网络,开展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从每个镇街挑选一个村上报争取纳入市级“儒学讲堂示范点”。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充分调动镇街建设乡村儒学讲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统筹多方资源。争取在年底完成“乡村儒学讲堂”建设覆盖全县40%行政村的目标。五是创新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扎实开展送戏下乡、“舞动蒜乡”广场舞大赛、xx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和秧歌舞大赛等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着力利用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大对镇、村(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备力度,提高使用效率。组织开展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全民读书节活动、送书下村进企业活动,多渠道向镇、村(社区)配送文化资源,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牢牢把握时间节点,层层分解目标,将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实到镇(街道)、到科室、到具体人,做到工作有人盯、有人抓、有人促,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同时不定期进行调度,组织各镇(街道)通过相互观摩、互相交流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统筹协调推进。突出质量检测重点部位,切实把好建设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把质量监督落实到位。确保9月底前完成42个城区公交站亭的建设任务;11底前完成120个城乡公交站点建设任务。年底前,开通城区至马庙盐场、xx至羊山王小山(中路)、xx至胡集黄堆集3条城乡公交线路;对城区至孟铺(黄庄)城乡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完成城区至马集线路向兴隆延伸、城区至肖云线路向鲍楼延伸、城区至兴隆李草庙线路向胡庄延伸、城区至司马线路向杨官庄延伸的任务。

  (五)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年底五星级党支部达到35%以上,三星级以上党支部达到98%以上。注重发挥集群示范作用,实施“强村帮带”工程,以党组织抱团发展引领村级治理、公共服务、集体经济、精准扶贫等工作整体提升。抓好13个镇街农村党建示范区、2条示范线提质拓面。二是开展“千名支部书记大轮训”活动,选派不少于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培训、挂职锻炼,组织10名经济强村、薄弱村组织书记开展“双向挂职”,在全县优选5—10个乡村组织振兴示范村作为现场教学基地。大力实施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每村遴选不少于3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人才,纳入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管理。三是探索建立与村干部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相挂钩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从当年度集体经营性收益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予以奖励,激发农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19年,全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5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四是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13名科级干部担任下派工作队队长。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分别担任党组织书记和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中,推选30名左右的企业代表委员,开展“优秀代表委员联优村”活动。实现县直机关党组织联系村(社区)全覆盖,帮助基层党组织强党建、抓经济、促民生。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6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坚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的发展导向,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xx-20xx)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XX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

  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搭建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申报人才外引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储备XX市区域内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组织全市科技人员提交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申报认定材料,全面做好“三区”人才引进及培训工作;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函大等一系列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实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广泛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知识产权维权宣传活动,发放《乡村e站科普读本》、《趣味科普读本》、《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知识读本》、《农村科学养猪适用技术》、《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反邪教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强化政策知识宣传,普及实用技术推广,积极营造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三)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减贫带贫作用

  鼓励全市有发展条件、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脱贫增收产业和帮扶具体责任,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健全企业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稳定、紧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

  与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结合,采取“龙头企业给订单、农科部门教技术、合作社服务、大户帮带”的方法,把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现有产业体系中;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四)基础设施更加夯实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坚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的发展导向,全面统筹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万元,建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XX公里;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定发布了《XX市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完成《XX河一河一策》、《XX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案(XXXX-XXXX年)》《XX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X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材料;通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样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辐射带动全市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残污染,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减少了农药带来的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XX.XX%,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后,如何在搬迁地发展产业,原有土地、林地如何处置,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处于摸索探寻阶段;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三)因势利导,“精准”规划实施新一批整乡整村推进工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乡村在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特色更加突出,表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如:XX镇在蚕桑、肉牛养殖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以“桃花节”等为代表产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四)以产业为根本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农村的发展追根究底离不开产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铁抓手”,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铁抓手”。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发展壮大,XX市新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四步走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为轴线发展农业产业,将大力促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一是充分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热点。通过政策鼓励、资金项目支持、技术帮扶等措施,深度激活、壮大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农村发展热点,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从这些热点中产生一批优质的乡村企业。同时,以这些热点为着力点,优化产业劳力,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回流农村,引入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打破技术和人才壁垒,完成产业基础的升级调整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的转变。

  二是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围绕支柱型农业产业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

  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推荐访问: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 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现状 大学生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的范文 大学乡村振兴调研问卷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大学生乡村发展调研报告 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心得体会 大学生聚焦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