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基层政务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汇报

时间:2022-04-10 13: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政务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汇报,供大家参考。

基层政务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汇报

构建服务体系  强化标准引领  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市政府确定XX作为全市政务服务基层延伸试点县后,我们倍感上级信任与厚爱,也深知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在市“放管服”办、市大数据局、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以“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为导向,对标先进,精准发力,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和网上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实施事权下放、“五减一优”、标准化流程建设,切梗阻、疏堵点,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初步走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政务服务基层延伸“XX经验”。下面,我就XX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汇报三个方面,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XX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

我们围绕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对标“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要求,在广泛调研、充分结合XX实际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向难点突破,往深处发力,有效解决了一批基层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提升了XX政务服务改革的速度、质量和水平。

所谓“一”,就是构建一个体系,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着力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务服务体系。重点是整合利用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推进事权下放,推行政务服务全覆盖,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所谓“二”,就是打造两个平台,即以“服务创新”为导向,聚力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平台,依托省、市政务服务网,按照“四级四同”要求,规范搭建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接受企业和群众网上办理申请。线下平台,推动“一门整合”,变“跑多门”为“一门办”。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按照“三集中、三到位”,推进事项应进必进;
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加大事权下放,向群众提供咨询、受理、办理(自办、转办)、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等政务服务;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便民服务事项,重点在做实咨询、帮办、代办、公开等服务职能上下功夫,打造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同时,有重点地推广综合政务自助机和公安、交警、税务等专业自助机,让群众就近办理,提升服务能力。

所谓“三”,就是推行三个标准化,即以“去繁从简”为导向,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做到事项标准化、受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事项标准化,以“四级四同”县级事项为参照,科学梳理乡镇、村(社区)事项,形成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通用目录,推进乡村版“三集中、三到位”,做实乡、村政务服务职能。受理标准化,就是规范审批服务要点、要素,统一印制事项一次性告知单、受理通知单、事项审核要点等材料,减少窗口人员自由裁量权,方便群众办事。流程标准化,就是结合“四级四同”标准,按照“五减一优”要求,统一事项名称、办事材料和办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形成简单易懂、利于操作的办事指南,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所谓“四”,就是落实好“四个办”,即以“便捷高效”为导向,落实好“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四个机制,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的网格化、便民化、快捷化,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XX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工作的主要做法

围绕落实“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我们坚持以县、乡、村三级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从理清权责事项入手,抓龙头、强基层,提能力、优服务,持续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初步实现了政务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一)做强龙头服务能力

县政务服务大厅是政务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创优县域营商环境的主阵地。去年我们投资8000多万元,在新区金融大厦建成了建筑面积达8600平米的政务服务大厅,县级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面积、进驻事项均居全市前列。2018年,我县荣获全省“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考评第七名,全市县(区)审批服务改革专项评估调查第一名。

今年被确定全市试点县后,我们瞄准打造全省、全市一流大厅的目标,借鉴市中心大厅和浙江先进经验,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最新模式,着力打造升级版“政务超市”。

在大厅布局上,按照“高频事项设置专区,低频事项集中整合”的思路,同时结合事项关联度,模块化重组服务功能,把相近事项就近集中起来,分别设置了商事登记服务区、人力资源和社保服务区、不动产集成服务区、综合受件区、“马上办”服务区等12个业务专区,单设了24小时自助办理区、网上自助服务区2个自助专区,实现了群众来大厅办事由原来的找窗口向找专区转变。主要有四大亮点专区:①综合受件区。整合了除专业窗口以外的12个单位(改革后)399个事项,逐事项梳理出受件清单,形成标准化受件模板,由政务中心招录人员前台收件,县直各单位窗口人员在后台分类办理,实现了部分事项的无差别全科受理;
对年业务量确实极少的单位,不再要求派驻专门人员后台办理,窗口人员收件后,通知该单位业务人员到大厅进行办理。②马上办服务区。整合部分单位即办件,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非税票据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海事业务、卫生健康服务等业务,纳入到“马上办”服务区,让群众“立等可取”。③公共服务区。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公交卡等业务,整合进驻大厅办理,就近为新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④“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引进综合政务自助机和社保卡补发、车辆违章处理、税务发票领取、身份证办理等专业自助设备,配备了自助银行,全天候开放,确保节假日或大厅下班后办事群众仍可刷身份证进入,自助办理相关业务。

在窗口设置上,根据“便民利民”的原则和“同一事项一次办结”的要求,结合窗口业务关联度,将部分窗口进行了拆分和整合,着力提升办事效率。如,为方便企业和群众登记不动产、缴纳养老医疗保险,我们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将契税、社保费征收等部分税务窗口直接外移,整合到不动产集成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保服务、商事登记等专区,实行前台受理、内部流转、一链办理,让群众只排一次队就能办完全部事项。同时,对各专区推行“一窗受理”模式,按照“咨询+受理+出证”要求,整合服务职能,优化窗口设置,方便群众办事。目前,我们以不动产登记、税务综合服务、人力资源社保服务等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专区为重点,探索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前台每一个受理窗口均可受理分区内的全部业务,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认可。

在窗口运行上,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行标准化受理。围绕“五减一优”目标,由县编办、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对各单位逐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办证材料、取消不必要的证明、缩短审批时限,形成标准化的事项受理要点和审批材料样本,印制一次性告知单、事项受理通知单、档案资料清单等,并在填单区放置了填写模板,最大程度提高办事效率。目前,初步实现了部分单位部分事项的无差别收件,为下一步全面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打下坚实基础。如不动产服务区的不动产登记事项,办事群众到窗口咨询后,咨询窗口出具一次性告知单,告知办事须提交材料;
群众提交材料齐全后,综合受理窗口出具受理通知单,填写受理时间、办结时间,结果出来后群众可自主选择是通过邮寄方式还是现场出证窗口领取。还有我们参照市中心做法,把海事等部分业务,由承诺件压缩为即办件,迁移至马上办服务区实现了即时办理。二是推行首席代表负责制。以机构改革后新成立单位文件形式,统一报送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的事项目录和首席代表授权书,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到位。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各进驻单位首席代表的日常管理,首席代表负责本单位窗口人员的业务、纪律、党风廉政等工作。同时,县大厅对各单位的首席代表授权书予以张榜公示,确保做到所有事项在大厅能够办结,有效杜绝了政务服务事项“体外循环”、“明进暗不进”等问题。三是建立监督投诉问责制度。县政务服务中心每天对各窗口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效率效能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巡查,督促整改;
巡查情况每月以简报和微信等方式,在机关通报并反馈至各窗口单位一把手,与窗口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大厅设立电子评价系统和“投诉意见箱”,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效率接收社会监督,县作风办跟踪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有力促进了服务型窗口建设。

(二)做实乡镇服务功能

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承上启下的关键

一环。我们按照“十有”标准,聚焦事项下放、软硬件提升,着力补齐短板,增强服务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办事的“中心”。主要从解决三个方面问题入手:

一是解决事项下放问题。政务服务事项能否真正下放,事关试点工作成败。试点伊始,有不少部门思想保守,拟定乡镇中心进驻事项仅39项,且大部分事项原本就是乡镇已经开展的业务,真正下放的事项很少。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考察团到浙江桐庐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先进,促进各单位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实践证明,外出考察学习效果非常好,启发很大。回来后,我们深入研究、反复对接,最终敲定全县第一批下放到乡镇政务服务事项197项,涉及公安、车管、人社、司法、民政、林业、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与县委组织部门联系,确定进驻党务服务事项1项。同时,结合事项流程梳理,对198项进驻事项进行分类,确定即办件为58项、承诺件为140项,极大丰富和做实了乡镇中心服务职能。

二是解决人的问题。推动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必须要有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熟练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对此,我们按照万分之一的比例,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为乡镇招录未就业大学生,作为窗口工作人员补充到中心统一使用和管理。为提升这些同志的业务素质,我们从县政务服务中心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高密度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安排进驻综合收件窗口。其他专业窗口,由乡镇相关站所派驻,对应县直单位培训后上岗。如刚刚观摩的上集镇综合收件窗口工作人员,均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已能熟练办理各项业务。

三是解决服务质量问题。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必须采取更加简便的服务措施,使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为此,我们参照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制定了上集镇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推行标准化受理模式,从源头上压减办事材料、办事环节、办事时限。同时,统一印制了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单、办事指南、证明模板等材料,不仅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各窗口摆放,还下发到各个村中心对外公开,让群众知道某一件事应该怎么办、找谁办、什么时候能办完,让群众办事办得省心、办得舒心。为了倒逼窗口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乡镇大厅也开通了监督投诉电话,建立健全限时办结、超时催办督办、投诉问责处理等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问题,镇大厅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置,超出权限的报请县“放管服”办、县“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办督办问责。

经过努力,乡镇大厅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呈现三个亮点:

①实现了“前台受理、分类办结”。根据事项类型,区分即办件和承诺件,即办件在窗口可当场办结,群众立等可取;
承诺件,受理后转后台办理,窗口出具事项受理单,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需要转报县直部门审批的,由乡镇窗口单位负责纸质材料审核把关,对照受件要点对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审核通过后以电子件形式传报县直部门审批,纸质档案一月一移交,县直单位一月一抽检。办理结果出来后,联系办事群众自主选择窗口领取还是邮寄到家。②做到了信息公开。我们将乡镇高频事项全部生成二维码,放置在中心门口和镇政府公示公告栏,办事群众只需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办事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时间办完,减少了跑腿次数,节省了办事时间。③开辟了自助服务通道。在咨询服务区和政务服务区外,新设了自助服务区,配备综合政务自助机、交管违章处置一体机、身份证自助办理机等自助设备,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如,原来乡镇群众处理交通违章需要到县城才能处理,现在在乡镇大厅就能就近办理。

(三)做好村级服务职能

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是政务服务体系的末梢神经,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最难堡垒。工作中,我们遵循“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导向,全力做好咨询、帮办、代办、党务政务公开四大服务。一是咨询服务。对于群众提出的各类咨询事项,我们设置了两种解答方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咨询需求。①在代办员的帮助下,群众可以通过操作综合政务自助机,在河南省政务服务网上查询挂载的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不出村就掌握所办事项的相关要求。②对于乡村两级服务事项,代办员结合群众咨询问题,借助下发的镇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为群众提供具体业务咨询。二是帮办服务。主要提供线上、线下两块服务业务。线上指导网上办理,代办员指导办事群众在电脑和手机上,自主查询、申请办事;
对需要扫描上传资料的,通过综合政务服务自助机,指导群众自主上传申办。线下指导填报,根据县乡统一编制的办事受理要点、填报样表,帮助群众填报材料,提供复印、打印、开证明,以及扫描上传服务。三是代办服务。主要提供三块业务:①接受群众委托,代办员到乡镇大厅办理事项。有需求的群众来村党群服务中心申请,填写代办委托书和代办提交资料清单,由代办员负责到乡镇大厅办理。目前,镇大厅198项事项中除需要现场录指纹、需要本人现场办理的,都可以委托代办。②办理乡镇下放到村(社区)服务中心的事项。目前村服务中心可以为群众提供25项、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提供24项便民服务,主要包括医保登记、养老保险登记、农村低保五保申请等事项,可以直接在村里就近办理。③开展便民服务事项代办。如提供水电费、话费代收代缴和邮政快递物流等便民服务。四是公开服务。重点是通过宣传栏、易拉宝等,向群众公开村级党务、政务、便民服务等事项,做到所有村级事项公开透明。

在试点过程中,村(社区)级服务中心呈现两个亮点:①探索建立了代办员制度。从村干部中选择2名责任心强、懂得电脑操作的人员作为村级代办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坐班,熟悉自助终端操作,熟知镇村事项目录和办事要求,及时服务群众。推行A、B岗制度,确保每天都有人在岗,每天群众来办事都有人服务。②因地制宜下放村级便民服务。这次试点,我们选择了光明社区和上集镇张营村作为村级试点,一个是城市社区,一个是典型的农村。我们在探索试点过程中,不是一个模子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梳理、整合。如光明社区,毗邻工业园区,又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我们在窗口设置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咨询调解窗口,社区干部坐阵前台,及时调解邻里矛盾;
在服务事项中,侧重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水电费代缴等业务,此外还配备了自动取款机。而农村则下放了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协办、用地意见出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申请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项。通过做实村级服务功能,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的工作体会

根据XX试点工作实践,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思考,主要有四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前提。在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的过程中,XX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研究、推动部门简政放权。县委书记卢捍卫同志明确指出:“越是贫困县,就越是要解放思想,打造最优的发展软环境”,先后4次到县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指导。县长杨红忠同志先后多次到上集镇综合服务中心、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化解难点,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相关乡镇和单位一把手认真落实事项下放要求,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不遗余力支持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认识到位、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政务服务向基层的真正延伸。

2、事项下放是核心。“放管服”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放”。只有把事项权限真正下放到乡村,才能够保证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工作不走样。就XX而言,我们把部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和乡镇原有审批事项一并“打包”入驻综合服务大厅,解决好基层服务平台功能不全、人手不足等问题,让下放事项在基层“接得住”“真能办”,真正“放”出了发展活力和动力,“放”出了事项审批公平与秩序,“放”出了群众办事透明度和满意度。

3、推行标准化是关键。为保障政务服务基层延伸的效果,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紧紧扭住“标准化”这一“牛鼻子”,着力在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的全流程再造上想办法、出实招,推行标准化,初步拿出了一套简便可行、利于操作的实施办法,打造了政务服务基层延伸的“XX模式”。总体来看,这种模式有3大好处:①方便学习借鉴。把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事项一次性告知单、办理要点等形成规范化模板,让其他乡镇拿回去结合本地实际,简单删减即可迅速实施。②实现了全流程优化。我们通过标准化梳理,推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形成标准化的事项受理要点和审批材料样本,从源头上压减办事材料、办事环节、办事时限,减少了自由裁量权,有效解决了办事繁杂问题。③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们把办事指南通过各种途径向群众宣传,让办事群众知道应该带什么材料,去哪儿办,需要提供的证明、表格应该怎么填写,群众办事无论在哪个窗口都能受理,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4、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目标。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就是要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最终目标是通过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实现不见面审批。我们通过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设,线上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件,实现网上办,让群众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线下推进“一门整合”,群众办事由找多门变为找一门、满楼跑变为一窗办,推行就近办、一次办和马上办,实现了质的转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许。特别是在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这一特殊任务上,我们舍得财政投入,为县政务服务中心高标准开辟自助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办理区,为乡镇和试点村配置了综合政务自助机等,方便群众自助上网办事。同时,克服脱贫攻坚摘帽大考的压力,从编办、电商办等单位抽调业务精英组建专班,对照国务院网上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指标,逐单位指导把关,逐事项整改规范,对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服务能力进行整改提升,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只有做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才能为实施“不见面”审批打下基础,实现好服务零距离的延伸改革要义。

各位领导,XX县政务服务基层延伸试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相关单位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与加快XX转型发展自身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全市现场会为契机,以打造全省、全市一流政务服务体系、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上提标杆,自我加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打造好政务服务的“XX样本”。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基层 政务 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