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6篇

时间:2022-06-20 09:15:04 浏览量: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6篇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1

  今天只是简单地阅读了“前言”,便已经感觉到《课程方案》对育人的要求。

  从其中的“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再到“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就已经将育人放到了最为明显的首要位置。

  育人目标的变化也彰显着育人方式的变化。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任务我们怎样完成呢?我想我们必须从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培养优化入手。我们在课程中最应该实践的便是核心素养价值。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的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是有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不知道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以及怎样在自己的学科内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训。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在学科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我们的核心素养呢?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习题,或者是将大量的习题引进,再或者是缩短新授课时间,我们的人文底蕴、实践创新又怎样能够实现。如果说我们的教学质量,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提高效率,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学习效率的高或低与学习时间的长短并无太多关系,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当然就是一个事半功倍或者是事倍功半的选择性命题。

  所以,很多老师看到《课程方案》中的科目总课时比例后,有些震惊,这怎么上课?

  其实在这里我们应该面对一个命题——课堂的趣味性和效率性。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提升的不是速度而是效率,只有课堂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我们的孩子们才会更加热爱学习。

  课堂效率和课堂的有趣性是育人方式的一种。如果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幽默的性格,他启发过的孩子更加倾向于幽默或者是乐观,还有坚韧。如果我们孩子的老师是一个特别看重分数的人,那么这就会向孩子们传递一种信息——分数很重要。人是多元的,一旦变成单一的追求,那么就会很容易进入死胡同,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会更加容易厌学。

  育人方式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任何教育实践一旦脱离了生活,哪怕再有趣味,也会很快地变得干瘪。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孩子们可以更加优秀。这种优秀是全面的优秀,或者是在共性之上后的优秀,也是有文化认同、精神认同的优秀。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2

  为确保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根据有关监测实施期间疫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压实监测期间疫情常态化防控主体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保证本次监测公平公正,科学判断疫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疫情防控规律,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全力以赴抓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确保20XX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稳顺利实施。

  二、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好翁牛特旗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学校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并确保参测学校在监测期间至少一名校级医生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监测期间具体的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同时与卫生院、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形成教育、卫生、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三)根据监测工作要求,确定参与相关监测工作的教职工、学生等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杀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四)提前做好对监测教室开通风。监测时不需戴口罩,就近设置备用监测教室,监测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打闹,保持安全答题距离。  (五)相关人员监测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学校在校医工作人员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同时报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

  三、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基本要求  1、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参加本次监测测试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要求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异常状况的评估制度。对监测前和监测中发现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异常状况,经校医、学校领导小组进行研判,并请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测试和组织测试工作的条件。  3、进入监测现场的体温检测。在校门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监测现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设置隔离室对有身体异常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  4、备用测试室的设置。学校设置1个备用隔离测试室。当测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测试室。原则上须一人一间,备用隔离测试室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参与测试的学生座位横纵向间距原则上按最低间距不少于80CM的要求执行,并尽量根据测试室实际面积增大间隔距离。  5、环境卫生和消毒。学校要按疫情防控卫生要求,备足备齐防控和消毒物资,在测试前要对校园、测试室、监测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计算机室、保密室等)、通道、门把手、桌椅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或张贴封存标识。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日常使用废弃口罩按生活垃圾处理。  6、测试室降温和通风。学校监测前组织人员对测试室空调、风扇等的运行情况以及门窗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清洁消毒,确保各测试室通风良好。  7、人员的卫生防护。一是参加测试的学生在进入测试室前要佩戴口罩,进入测试室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体育室外现场测试时,学生不用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测员全程佩戴口罩;二是要准备好口罩、纸巾、速干的消毒剂等必备物品。  8、人员异常情况处置。如果在监测测试过程中出现了有学生发热、咳嗽等症状,由校医、学校领导小组及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测试、完成测试的这些学生,按照安排在备用隔离测试室测试。  9、学校要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并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10、学校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妥善保管消毒剂,要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应急处置  1、考前14天监测测试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腋下体温高于37.3度,下同)、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安排其及时就近就医,并将医院诊断结果一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考试工作人员进入监测现场时或在监测测试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停止工作,主动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责任督学和校长,由责任督学通知监测现场医务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后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启用备用人员接替其工作。  2、考前14天考生如出现发热(腋下体温高于37.3度,下同)、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安排其及时就近就医,并将医院诊断结果一并向当地监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考生在进入监测现场时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由专人引导其从专用通道前往医务室,由监测现场医务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综合研判具备参加监测测试条件的,由专人负责带至专用隔离监测教室参加考试;不具备相关条件的,不得参加考试,并采取相应措施。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出现上述症状的,应及时向监考员报告,由监考员通过流动监考员将情况及时报告考点主考,由主考通知监测现场医务人员到考场对考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综合研判具备继续参加考试条件的,由专人负责带至专用隔离监测测试教室继续参加考试;不具备相关条件的,不得参加监测测试,并采取相应措施。  3、涉考人员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立即上报责任督学和学校负责人,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按规定及时送至定点医院就医,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3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国教督办[xx]4号、桂教督委办〔20XX〕5号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等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为做好20XX年我县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把握我县义务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我县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真实客观性原则  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保证监测工作信息准确、依据有力、建议合理,为我县义务教育决策提供支撑。  (二)严格保密性原则  监测工具的保密情况直接关系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须依法执行相关的保密规定,任何危害国家未知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三)规范标准性原则  必须按照标准化程序实施,确保所采集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

  三、组织机构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督导办,由黄刘剑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各股室做好各联系点的督查指导工作。  各样本校要成立相应的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任成员,要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各类人员及相关股室职责  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县的监测实施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本县监测实施工作,负责监测工具的安全保密工作。  联络员(督导室):负责与省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样本校联系沟通及本县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督学的组织管理。根据《20XX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制定我县实施方案,审查各样本校上报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样本校巡视员及相关培训工作。  信息员:负责本县的信息接收、报送和审核以及网络问卷填答的进度管理;为样本校的问卷调查系统填答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  基教股:监督学校课程设置,保证检测科目按要求开设并正常教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同时协助信息员对学校上报学生信息的审核。  教研室:加强监测学科(数学、体育、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督查指导。  人事股:配齐各校学科教师,加强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招生办:组织实施样本校进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测试工作(试卷接送、保密、分发测试工具及各测试点人员安排、落实测试点等)。  电仪站:负责本局及样本校网络技术支持,落实所需网络硬件设施。  办公室:负责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达,车辆安排,上级领导接待安排,配备测试用的文具物品等。  计财股:落实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2、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要求为各样本校选派责任督学、主监测员与体育监测员。  3、各样本校按照下表配备校内测试工作人员。

  四、监测的时间、对象、内容、监测工具及监测样本  (一)监测时间  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测试时间为5月27日全天和5月28日上午。测试场次与时间安排如下:  (二)监测对象  20XX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样本学校校长,20XX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和八年级数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  (三)监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业质量、体育与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试点),以及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  数学学业质量:重点测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体育与健康状况:重点测查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体育兴趣与态度,健康行为习惯等。  心理健康(试点):重点测查学生情绪、自我、人际交往、社会行为、心理问题与行为等。  (四)监测工具  1、学生数学测试卷(纸笔测试,题卡分离):四年级、八年级各6套题本,分别对应6套填答卡。  2、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卷(纸笔测试,题卡合一):四年级、八年级各1套题本。  3、学生问卷(纸笔测试,题卡合一):包括学生数学相关因素问卷,四年级、八年级各1套题本;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问卷,四年级、八年级各1套题本;学生体育相关因素问卷,四年级、八年级各1套题本。  4、学生体育现场测试记录卡(纸笔填写,在线录入):用于记录学生身高、体重、握力、视力、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15米折返跑共计8个测试项目的测试数据(测试结束后将数据录入相应系统,并上传)。  5、校长与教师问卷(在线填答):包括公共问卷、校长问卷、班主任问卷、数学教师问卷、体育教师问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问卷(教师依据自身职位选择所对应问卷作答,担任多个职位的教师需选择所对应的多个问卷)。  (五)监测样本  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抽样,确定20XX年我县样本学校共20所。其中:小学12所,初中8所(具体名单见附件)。每个样本校原则上抽取30名学生参加纸笔测试和体育现场测试,每个样本校校长、20XX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和八年级的数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教师参加网络问卷填答。

  五、工作任务  (一)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积极宣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提高全县中小学对质量监测工作的认识。(xx负责)  2、根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五个手册”以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制定实施细则。(xx负责)  3、做好整个监测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督查、指导工作,尤其是对各样本校做好业务培训工作。(xx负责)  4、督促各样本校按规定要求上报有关数据,并核实汇总上报。(xx负责)  5、上报本县属地范围内所有小学和初中的基本信息。(xx负责)  6、做好各监测点(样本校)工作人员的选派、培训工作。(xx负责)  7、切实做好监测工具的接收、保管、分发、收回和回寄工作。(xx、xx负责)  8、统一配备学生文具物品,督导各监测点准备所需的测试器材。(xx负责)  9、建立临场处置机制,做好重大事件(案件)发生时的专报工作。(xx负责)  10、设置并公布社会监督专线。设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本地社会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布。测试当天,安排专人值守并做电话记录。(xx负责)  11、协助国家视导员、区巡视员开展工作。(黄贵斌负责)  (二)样本学校工作任务  1、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信息上报及抽样系统操作手册》,结合本校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2、按照要求,真实、客观、准确、及时的上报监测工作的相关信息。  3、对本校师生进行宣传与教育,确保被抽测师生能积极、认真、如实地填答测试卷和问卷。  4、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中所需要求,配齐物品。  5、提前做好测试当天教学秩序的调整安排,做到既不影响其他师生正常教学,又能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测试组织过程中要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监测工具的绝对保密。  6、在校内显著位置设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点公示栏”,公示测试时间、举报电话等,学生检录后公示测试学生名单。公示期三天,从5月26日持续至5月28日。  7、要求各监测点准备好监测室。  学生监测教室1间,30桌;教室内外无杂物、纸屑,周围环境无与测试学科相关的文字材料等,课桌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每人一座。每桌贴标签,要求写明监测点名称、桌号、预留学生书写姓名的地方。  8、安排好单人单桌、确保安全、避免干扰的教师问卷填答室1个。校长在自己办公室填答问卷。  9、在警戒线范围内安排测试当天的现场办公室1个,室内必须有双人双锁的文件柜作保密柜。  10按要求做好对监测工具的管理、使用和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密。  11、组织和培训各类工作人员,使他们能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操作。

  六、时间节点与工作任务  测试前:  1、3月12日前接受省级实施工作部署与培训,成立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3月17日前完成属地学校信息上报;  3、3月29日前完成样本校名单确认;  4、4月2日前提交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和县级监测实施工作细则,召开样本校负责人及信息员动员会;  5、4月15日前审核样本校提交的测试年级学生与教师信息;  6、5月10日前完成测试程序与工作规范的统一培训;  7、5月10-14日开展校长与教师问卷调查系统的填答练习;  8、5月21日前指导监督各样本校开展测前准备与宣传教育,提交样本县测试培训完成情况报告表;  9、5月26日前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完成测试准备工作的问题排查。  测试中:  10、5月27-28日监控测试过程,处置应急问题与突发事件。  测试后:  11、5月29日前提交县级应急事件报告表,完成监测工具回邮;  12、6月7日前审核提交样本校上报的测试生基本信息;  13、6月18日前提交县级实施工作总结。

  七、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  1、试题在运送、保管过程中出现紧急状况。由于人为的因素发生失盗、泄密时,发现人首先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和上级部门报告,将泄密范围控制在最小。  在运送试题过程中,如果出现车辆故障或天气原因无法正常运送的情况,或者出现意外交通事故,押运人员首先要坚守现场,保护试题不被泄露,同时及时报告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转报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拨打110报警,请求公安、交警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控制现场,确保试题安全。  2、火灾事故。测试题在运送途中或在保密室内发生火灾,保密人员要马上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及时查明火情,切断火源、电源,迅速报警,并报告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转报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3、群体重大事件或个体重大突发事件。测试过程中,如发生打架斗殴等群体重大事件或个体伤人重大突发事件,迅速报警并协助公安保卫人员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并将当事人带到值班室处理。如有人员受伤,测试点医生要及时处治,如受伤较重要及时送往医院。  4、食物中毒事件。测试期间卫生防疫部门要做好测试点的卫生排查工作,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时启动卫生防疫部门应急预案,报告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转报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食物中毒的源头进行调查,进行必要查封处置。  5、出现疫情。测试前或测试中发现考生中出现疫情,要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和上级部门报告,根据卫生防疫部门和自治区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做好相应工作,根据疫情发展随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由领导小组转报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续报情况,并听候进一步的指示。  6、恶性自然灾害。如当地预报有遇台风、地震等恶性自然灾害不能进行正常开展测试时,样本县要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并加盖公章,与监测工具一并寄回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测试中发生洪灾、泥石流等灾害时,要取消测试,并及时组织人员安全疏散。  (二)测试点偶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  1、测试工具及学生名册中出现问题。测试工具包内出现种类不全、学生名册与密件不符或错漏、卷袋内装试卷与本场测试内容不符、测试卷数量不对等情况时,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中应急预案要求处理,同时报省级巡视员和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学生发生晕场、疾病的情况。监测员报告样本校主监、责任督学、自治区级巡视员,并准其退出测试,交医护人员处治。  3、考场秩序受到外来干扰。监测员尽力排除并立即报告样本校主监及责任督学。样本校主监、责任督学如无法排除,则请县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逐级上报。  4、监测员或者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失误。责任督学、样本校主监要立即纠正,监测员、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有意作弊,违反测试纪律时,样本校主监要立即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5、其他偶发事件。监测员立即报告样本校主监、责任督学和省级巡视员,根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要求,按照临场处置机制采取相应处置办法,必要时逐级上报,请示解决。

  八、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实施细则,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20XX年我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宣传到位。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监测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真参与此次监测工作。  (三)严格要求,规范流程。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严肃性,必须严格按照《20XX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执行,要服从指挥,步调一致,全力以赴,做到时间明确、报表规范、操作统一。  (四)严肃处理违纪舞弊事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真实的数据,为教育决策服务。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舞弊事件,都将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影响数据的客观和真实性。测试结束后,对在监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舞弊事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将事件和损失上报,并追究个人责任。  (五)接受监督。为了保证测试的严肃公正,家长和教师、学生对监测中的违纪舞弊行为要进行监督和举报。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4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顽疾性问题,“久治不愈”,进而成为社会性问题,其中“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最为突出。这两者其实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并将学习压力下移到幼儿阶段。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为社会共识。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针对入学初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但收效并不明显。

  世界各国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各国推进幼小衔接的路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学段入手对如何实现幼小衔接、小幼衔接或双向衔接提出要求,二是从课程与教学入手,强调设计专门的衔接方案或课程来实施幼小衔接。而后一条路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2019年,教育部启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并将纵向学段间有机衔接不够,横向学科间有效配合不足作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修订过程中,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幼教专家等多方力量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吸取国内外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经验教训,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小学如何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提出了专门要求。

  第一,小学要将入学适应作为低年级段教育教学工作之一。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漫长的教育过程瞄准了两头,一头是儿童,即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一头是社会,即教育必须考虑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同样,当整个人生教育分成若干个学段的时候,每个学段的教育起点衔接的应当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终点衔接的是为高一级学段所做的准备。所以真正解决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离不开两个学段的双向衔接,即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帮助低年级入学适应明确作为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从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体化设置,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第二,合理设计一二年级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具有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时,融合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要强化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创设生活情境,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特别提出要合理设计小学1至2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各学科课程要重点关注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注重低年级学生发展素养的评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于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各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并且各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特别强调学前教育结束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为更好促进幼小衔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除了国家课程特别关注学段衔接外,还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领域,设计针对一二年级体现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课程主题,强调实践,创设情境,运用体验、合作、探究、表现、交流等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5

  一、用核心素养来表述课程目标,让课程“目中有人”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结果的期待,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确立的基本方向和依据。此次课标修订,力求使课程目标自觉体现本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基本贡献,结合本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课程的基本内容,从核心素养视角对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进行表述。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

  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还强调在这样的结构中所隐含着的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为课程内容的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凸显出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学科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承载的不同教育价值,提示着教学实践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需要指出的是,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要在学生的主动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三、依素养发展水平来描述学业质量,让学生素养具体化、鲜明化

  学生素养发展,贯穿课标全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例如:数学学科提出应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那么,如何才算具有了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有什么样的表现才能判定学生是“会用”了,能够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中的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会”了?这就既需要有课程目标的总体指向,需要内容的选择、组织,还需要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业要求”及最终的“学业质量”部分中,做具体的描述,使核心素养,不再是空洞的语词口号而变成学生真实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

  此次课标修订,希望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让课标使用者感到课标能用、管用、好用,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篇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XX〕3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拓展监测学科领域,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  (二)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服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推动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推动各地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三、监测学科领域及周期  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四、监测对象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一)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德育主要监测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数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英语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情况,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科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科学探究能力等。体育与健康主要监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劳动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主要监测学生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  (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六、主要环节  (一)工具研制  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测试卷监测学生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校长问卷、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等。表现性测试工具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现场项目参与和演示,监测运动、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样本抽取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样本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现场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操作规范,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划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答题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具体描述。参照国际监测通行方式,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Ⅳ(优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个水平段。  (五)数据分析  在监测数据扫描录入基础上,经过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形成监测结果。  (六)报告研制  根据报告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国家监测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四类报告。  1、国家监测报告。呈现全国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2、分省监测报告。分省(区、市)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省(区、市)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该报告主要供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  3、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分县(市、区)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县(市、区)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诊断教育质量问题。该报告主要供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参考。  4、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一线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报告主要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供地方调整教育政策参考。  (七)结果运用  1、服务决策咨询。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国家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  2、督促问题改进。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分省监测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预警,对有关责任人员约谈问责。  3、支撑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直接应用于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4、引领质量提升。宣传推广监测发现的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搭建监测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

  七、组织实施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报告研制等工作。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和过程监督。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协调和指导。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测试。  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各地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探索对地方监测机构在监测工具研发、抽样等方面技术标准的认定。

  八、纪律与监督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肃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工具安全,杜绝模题应考、干扰抽样、弄虚作假等行为,广泛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监测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工具保密性进行全程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推荐访问: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 控辍保学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流程 2021年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及措施 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学校2020 2021年控辍保学实施方案 控辍保学措施及实施情况 2020年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 控辍保学方案及措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