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领导干部我修养要则读后感【5篇】

时间:2022-04-13 08:45:03 浏览量: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三个导向指的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干群之间的“粘合剂”。坚持“三个导向”,有助于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三个导向”为重要抓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切实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努力勾勒出更精准、更鲜明的“人民勤务员”画像。

  脚沾泥土破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周恩来同志的《我的修养要则》中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至今仍有济世教育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多接地气,常通下情。俗话说得好,“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进血液,保持热忱态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衣食住行,体察安危冷暖。要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之决心,深入群众,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要诚恳听取意见,在田间地头“搭把手”,群众上门“端杯茶”,走访调研“做记录”中集民意、汇民智。对于顽症痼疾要发“真声”,放“响炮”。做民情知情人、政策明白人,以“钉钉子”的精神处理好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类痛点、难点问题。

  奋斗如歌谋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勤政为民、担当实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要筑牢民生所系亦是大事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扬奋斗精神。党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要胸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之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态度,在大事难事中勇担当,在顺境逆境中体现襟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为党员干部凝聚不畏吃苦、不图享受、不计得失、甘愿奉献的磅礴力量。担当是靓丽的名片,奋斗是最美的色彩,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精神状态,甩开膀子放肆干,埋下身子努力干、挑起担子一起干。不想万年之久,只争朝夕之功,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谋发展。

  群众检验得掌声,要坚持“结果导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人民群众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坚持结果导向是服务人民的根本要义,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好“人民勤务员”就要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厚植为民情怀,绝不能有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渎职失职行为。与此同时,还要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苗头冒出,这是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风险挑战,要坚决铲除危及我党肌体健康的顽症痼疾。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盲目攀比,不劳民伤财,不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蠢事,真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韧劲破顽疾,担责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三个导向”,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唇齿相依,永远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让“人民勤务员”画像更具魅力,更富感染力。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指出要把检视问题作为前置程序,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重点检视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要从检视出来的具体问题中,剖析主观上、思想上的根源。

  有过小伤口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伤口不能老是捂着,要多透气才能好得快。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在检视问题时,总喜欢把问题的“小伤口”捂起来,藏着掖着,找一些无关痛痒的“皮毛”,不敢把真正的问题暴露出来。殊不知,越是捂的严实,越不让人看见,就越得不到有效治疗,“伤口”就越难痊愈,问题就成了长久以来困扰自身的“痼疾”。

  党组织和党员在检视问题时之所以会“捂”,究其原因,一来是怕问题暴露出来,被上级党组织或领导当成“能力不足”,影响到考核评优;
二来是“面子思想”作祟,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怕在大家面前“揭短揭丑”,丢了面子。于是乎,就只有找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既能应付了事,又能“保全颜面”。

  “伤口”越捂越严重,问题同样如此。问题不明,就会导致措施失当。“检视问题”贯穿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而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目的就是要在会上把一直以来检视到的问题“亮”出来,通过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听取其他党员同志的“评”与“议”,找到自身短板和不足,找到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起到“治病”的功效。如果把检视的问题“捂”起来,无异于“讳疾忌医”,更会让专题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敢于揭短亮丑,敢于正视自身问题,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共产党人实现自我革命的关键。周恩来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表,张闻天不怕自己的“瘌痢头”给人看,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表率。没有“自揭伤疤”的勇气,就难以实现自我革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在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行动中,严格对照要求往深里找、往实里找、往细里找,要坚持“刀刃向内”,深刻剖析,多和自己较真较劲,把缺点和不足找出来、亮出来,虚心接受上级党组织和同志之间的点评,从严制定整改措施,最终在思想上得到洗礼、行动上得到矫正、干劲上得到提升。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前段时间,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通知》,要求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第一批单位要注重抓好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工作,确保整个主题教育取得最好成效,也要求第一批同第二批加强衔接、无缝对接。从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果总结来看,主题教育里尤其需要注意“三不”与“三怕”。

  学习教育不在三更五鼓,只怕一曝十寒。“开卷有益,在乎用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决不仅仅是从现在才开始,也决不仅仅是三个月之后就结束了,而是要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和韧劲抓紧抓实。而其中,学习教育板块属于内化于心,润物无声,最忌讳心不在焉、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摆姿势”“装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最要不得,“囫囵吞枣”式学习就使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容易陷入盲目状态,就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学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各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抓常抓长、久久为功,要多学习、多读书,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熟读精思,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检视问题不在标新立异,只怕老调重弹。一些领导干部谈到对自身存在问题时,老调重弹、旧版翻新,每次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学习不够透彻”“自我要求还不严”“工作方法有待改善”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与他们的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大同小异,所以有人说他们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雨过地皮湿”,这样装样子、搞变通,最易演变成形式主义。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回避、遮掩,会让小问题酿成大问题。“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周恩来同志常以“我的修养要则”检视不足,陈毅同志每每在“中夜尝自省”中改正缺点,谢觉哉同志坚持在每晚睡前与自己“打官司”论是非……延续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广大领导干部决不能一说到问题就“老调重弹”,而是要客观认识自我、找准差距短板,发扬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品质,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真改实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整改落实不在轰轰烈烈,只怕套话连篇。主题教育开展得如何,最终看整改落实的效果,而整改落实是否到位不能听口号喊得响不响,不能看总结材料写得好不好,而应该看群众是否满意。必须拿出破解问题的实招、硬招,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为大局服务,正所谓,“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同时,党员干部针对查摆梳理出问题和不足,需量身定制整改方案,要细化完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每个问题的整改效果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做好“回头看”,防止“两张皮”,牢牢把握住“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

  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保持奋斗之姿,以坚韧、实干和奉献向着目标迈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凝聚更强动能,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锤炼坚强党性离不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教育。党性锤炼,又是共产党员本质上的改造。这个本质,核心在于一个“真”字,它不是看你说得有多漂亮、喊得有多响亮,而是要见于心、践于行。

  信仰要“真”。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1928年3月20日,共产党人夏明翰在就义前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这,就是真信仰。我们党能在磨难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坚定信仰。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年轻时在陕北农村插队,曾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听党话、跟党走,是青年习近平坚定的信仰。

  忠诚要“真”。何为忠诚?心在正中,不存邪念,是为“忠”;
言而能成,没有虚假,则为“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不准干什么就坚决不干什么,这才是绝对忠诚。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讲:“组织要我一次把血流完,我就一次流完,组织要我一滴一滴地流,我就一滴一滴地流。”这,就是绝对忠诚。新形势下,越是面对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越是要锤炼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和心灵家园。

  学习要“真”。坚持党性锻炼,就必须把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作为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要认真对照党章要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提高思想认识,涵养精神动力,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免疫力”。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武装头脑,在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4.0时代,做到不脱节、不掉队、不落后,努力提高服务人民、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本领。

  为民要“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草鞋书记”杨善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一心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把“不忘根、不忘本”作为人生信条……他们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入党时也曾庄严宣誓,入党后却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在了脑后。究其原因,也还是党性修养不强。只有经过多次“高温锻造”“打上烙印”的培育和修炼,才能在行动上真正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

  锤炼要“真”。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都必须“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新事物的知觉”。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吴玉章一辈子坚守“自省座右铭”,周恩来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表,张闻天不怕自己的“瘌痢头”给人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思想先进、作风纯洁,之所以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就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锤炼。通过不断加强党性锤炼,让自己理想更加坚定、信念更加执着、能力更加过硬、作风更加严实。


党员学习周恩来总理《我的修养要则》读后感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党员干部难免存在那样或这样的过错和不足,因此须涵养勇于正视问题、勇于纠正错误的自觉意识,在认真检视问题中实现完善净化、革新提升。

  “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一个人不断由弱变强、境界升格,就在于能够认清自己、直视自己,从而改掉缺点、扬长避短、日进跬步。老革命家谢觉哉认识到自身存在“旧社会遗下的坏习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脸要天天洗,房子要天天打扫”,加强主观世界、理想信念等改造和锻炼。可知,党员干部常拿好“显微镜”照照自己,善于找麻烦、“挑骨头”,并一以贯之整改到位,是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武器和秘密法宝。

  然现实工作中,不乏少数党员干部检视问题不敢替自己“把脉体检”,总想捂着盖着、藏着掖着,害怕“家丑”外扬、不愿刮骨疗毒。譬如,有的习惯“找替身”,把共性问题、他人问题等当个人问题,把工作业务问题当思想政治问题,甚至“新瓶装旧酒”把老问题当新问题;
有的专搞“假大虚”,问题虽然找了“一箩筐”,却加塞鸡毛蒜皮、拈轻怕重、避实就虚、大而化之的“空壳”和水分;
有的喜欢“捡现成”,自己不给自己“开刀”,拿上级指出的批评、下级提出的意见当自身查找的问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可以说,不懂得走心检视问题、及时改过纠偏,很容易让小问题变成大病症、微过错酿成大祸患。尤其履职用权、为民办事过程中,一切行动同群众利益丝丝相连,一分差错就带来一份伤害,让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大打折扣,也损害党员干部实干担责的作风形象。何况,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红线不容践踏,日常工作中若不能“三省吾身”,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党章党纪、先进先辈、合格党员等标准找找差距、补齐短板,不仅不能筑牢自我成长的压舱石,反而成为成长的绊脚石。

  1943年,周恩来同志在办公室认真反思个人品行修养和党性操守等,并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一文用来勉励自己。其中有一条写道,“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涵养检视问题、直面自己的勇气,多些“知过即改”、立行立改,少些讳病忌医、自欺欺人,如此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做组织满意的战士、人民答应的公仆。

  有哲人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会替自己检视问题、发现缺点、查找不足,善于透过现象摸清矛盾的本质,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自己形成全方位的“体检报告”,那么在今后工作中、学习中和生活中才能对照检查、精准整改,实现自我蝶变、进步升华。

推荐访问:要则 读后感 领导干部 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