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时间:2023-12-19 16:32:33 浏览量:

党课讲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党员干部唯有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底色,才能始终保持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胜利前进。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党课讲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党课讲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深刻阐释“以学促干”,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意识,直观彰显了党的政治本色和担当追求,为全体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砥砺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方向。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打基础立长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一、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为民造福敢于“走险路”“蹚急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南湖红船的破浪前行、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改革时期的锐意进取、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都是党紧紧依靠群众、唇齿相依群众、血肉联系群众的永恒成就。“人民是天,人民是地。”广大党员干部要滋养为民初心,把“民”字写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忠诚,“干”字为先、“实”字托底,挥洒苦干实干的汗水,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为民坐标,把“民”字写实,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魄力,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载体,深入群众、倾听心声、深挖“病灶”,有效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短板在一线补齐、难题在一线解决。

  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以坚定不移的韧劲,不折不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实践锻炼、政治考验和是非检验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升自身人格素质和道德品质,真正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挺直党性“硬脊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近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门好进、脸好进、话好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领导干部的“衙门习气”难以根除,在执行上级政策上打折扣、搞变通等现象寒了群众的心。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托,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当成工作的“重点”,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仔细了解群众当前“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反对什么”,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把口碑立在百姓心田,算好民心账,积极争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敢干事”的干部挺身而出。要保持攻坚克难的锐气,自觉跳出“舒适圈”,敢于直面在推动发展中的矛盾,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工作,时刻把事关国家命运前途、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放在心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将心思集中在谋事上,将能力体现在做实事上,以关键时候勇付出、敢冒险、善作为的方式,诠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的担当态度。

  二、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民造福要“长本事”“担难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奔赴新程,惟有担当。”奋斗是“走出困顿”的最佳途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用为民情怀筑起绿色丰碑”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俯身甘为人民“樵夫”的廖俊波,无数共产党人用毕生为我们树起了奋斗的标杆。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更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情怀,在常学常新中不断砥砺思想、磨炼意志、锤炼本领,永葆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怕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觉做到在成长中“长本事”、在奋进中“担难事”。

  要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利益上代表群众,既要缩小同群众的“物理距离”,又要拉近同群众的“心理距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还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执政本领。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加强学习新知识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勤“充电”、多“增能”,通过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依靠理论学习提升素养结构,强化业务学习增强干事本领,找到推动新时代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锤炼担当作为的底气勇气和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立足岗位实际,学会对应职责应办、群众期盼的实事一件一件去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抓,抓实抓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助推中华民族这艘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要挑好这个“千钧担”,就不能耍“嘴皮子”、搞“花架子”、做“半吊子”。要发扬“担担子”精神,一肩接着一肩扛,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信号,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办顺民意、和民心的实事好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把人民当成“阅卷人”,以人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把急难愁盼的问题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落实到造福人民的行动中,用真真切切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用“待到山花烂漫时”的旷达,为民造福要“知民意”“解民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汶川地震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到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都充分彰显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理念。“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思想,秉承发扬“半条被子”精神,始终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要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要充分听取群众声音,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检验政绩“测量尺”,既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工作,多谋补齐民生短板真招、实招、硬招;又要尊重规律,把近实和远谋相结合,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实绩。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心贴近人民,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要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统筹各类民生项目和民生实事,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的“前哨”作用,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要丰富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载体,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根据自身实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聚焦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中担当作为、发挥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等榜样学习,有“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以迎难而上不怕难、知难而上不畏难、攻坚克难不留难的坚韧意志,将为民服务工作持久地干、务实地干、拼命地干,从而创造出让自己无悔、让群众满意的政绩。

  新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心怀人民,把“让人民满意”当作最大追求,用心用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百姓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民生观,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人民同坐“冷板凳”,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唠唠嗑”“谈谈心”,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中、落到实处,把一件件“民之小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