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2-06-16 13:25:03 浏览量: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9篇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用“党建红”点亮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全域党建为理念,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做实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切实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选到班子队伍中,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等机制,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之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新园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产业增值空间、市场影响力和经营主体覆盖面,提升辐射力、带动力。

  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逐村摸排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打好“乡情牌”“联谊牌”“政策牌”,积极引导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招引高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站,实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土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基层治理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颜值”大变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搭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奋力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用“党建红”点亮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安徽省东至县自启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选点工作以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农村金融及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目前,已完成10个乡镇、15个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98681户的信用评级,共评出176个信用村、73576户信用户,线上直接授信3.29亿元、累计用信2.99亿元,“三农”贷款同比增长15%。

  多维聚合,统筹推进信用村建设。实施书记项目。建立县委、2个选点乡镇党委信用村建设“1+2”书记项目体系、“书记交办书记”、专项考核机制,确保选点建设稳步推进。筑牢战斗堡垒。培训2000余名党员干部,形成抓信用建设思想自觉。把党支部建在农业产业链上,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107个。将党组织聚焦到网格,设立三级网格680个,配置网格员3529名。成立村银联合党组织23个。推进建设工程。制定信用村工作年度任务清单和任务交办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仅1个月就完成了全县15个镇乡风文明评议,3个月完成农户信息采集、民主评议、信用评定工作。

  多重防控,降低金融风险。聚焦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较强,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的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等问题,着力完善配套机制。靶向施策。建立“担保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实施“433”风控模式,构筑“安全可控、精准便利、公平普惠、商业可持续”的政银担合作新机制。2月3日,在东流镇成功发放首笔50万元“政银担”贷款,有效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全周期管理。围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数据收集—民主评议—结果运用—风险管控—组织保障”全周期环节,一体化推进信用村建设。

  多方参与,优化服务质效。“双组团”服务。首创金融服务团、产业服务团,构建“双组团服务”模式,着力发挥信贷服务员、产业指导员作用,深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五个一”背包服务,为信用主体“精准画像”。“金融村官”下沉。制定《推进“百名金融村官进万家”行动的实施意见》,从县农商行择优选派100名金融村官驻村开展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乡村振兴基地”促进。发挥长三角首个乡村振兴基地的金融纽带作用,稳步推进“双献双引”行动计划,促进长三角区域人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催生更多研究成果,为信用村、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可行性路径。

  多种激励,引导信用建设。畅通“四条通道”。将信用结果与乡村振兴金融资源优先支持、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优先供给、基层党建资源优先倾斜等结合,充分激活信用“正外部效应”。定制“大礼包”。制定信用主体专属优惠政策“大礼包”,出台就医、旅游、就业、农业保险、小额贷款、入军、入党、入团等50条政策措施,将信用结果谋在关键处、用在关键点。促进“乡村善治”。全面推行“三个三”乡风文明评议,将是否赡养老人、是否拖欠贷款等情况不断纳入评议标准,形成倒逼机制,创设乡风议事厅14个。创造了“一约二会三队”“邻长制”“党小组+理事会”“板凳会”等乡村治理“微经验”30余条,有力促进乡村善治。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全域党建为理念,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做实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推行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切实把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选到班子队伍中,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等机制,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之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新园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产业增值空间、市场影响力和经营主体覆盖面,提升辐射力、带动力。

  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逐村摸排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打好“乡情牌”“联谊牌”“政策牌”,积极引导在外工作生活的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招引高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站,实行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土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基层治理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颜值”大变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搭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奋力擘画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各级党委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打造政治建设“硬实力”,坚定乡村振兴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德。持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性锻炼,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

  打造作风建设“硬实力”,保障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干事队伍,永葆党员干部“干”的作风。以鲜明导向汇集合力,对照发展中好与快的双重挑战,对照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期盼,突出重点问题整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从执行力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从抓关键环节突破提升执行力。以创新精神提升效能,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标准和创新方法,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寻求新动能。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持续完善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考核制度,坚持全程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方法,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打造组织建设“硬实力”,夯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党员干部推动、靠基层组织实施、靠优秀人才支撑。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为提升组织力的“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过硬干事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干部,突出引领发展优化人才生态。深化党建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基层“书记项目”含金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金名片”。

  打造纪律建设“硬实力”,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持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各级党委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硬实力”。

  打造政治建设“硬实力”,坚定乡村振兴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德。持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升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性锻炼,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

  打造作风建设“硬实力”,保障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干事队伍,永葆党员干部“干”的作风。以鲜明导向汇集合力,对照发展中好与快的双重挑战,对照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期盼,突出重点问题整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从执行力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从抓关键环节突破提升执行力。以创新精神提升效能,用好创新意识、创新标准和创新方法,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寻求新动能。以长效制度打牢基底,持续完善责任清单,优化党建考核制度,坚持全程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方法,严格执行问责机制。

  打造组织建设“硬实力”,夯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党员干部推动、靠基层组织实施、靠优秀人才支撑。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为提升组织力的“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锤炼过硬干事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培养干部,突出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干部,突出引领发展优化人才生态。深化党建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基层“书记项目”含金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金名片”。

  打造纪律建设“硬实力”,营造乡村振兴氛围。持续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村级权力监督体系,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建强乡村振兴“尖兵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好措施,是锤炼干部过硬能力措施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第一书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个人要发挥好带头人作用,还要帮助村级党组织抓党建、强队伍,发挥好“头羊效应”。同时,选派第一书记也是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先手棋”。因此,第一书记这支队伍,在乡村振兴路线图上起着重要枢纽作用。各级党委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从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局角度谋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实施,力求定村精准、派人精准、工作精准,推动落地见效,切实将好事办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乡村振兴一线是干部成长的天然“沃土”。基层一线情况相对复杂,虽然各级党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普遍具备政治素质好、对农民有感情、群众工作能力强等特质,但是还需有个适应环境、提升工作的过程。要强化跟踪管理监督,明确派出单位、派驻县镇党委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请示报告、定期考核等制度,以纪律约束促进规范履职,帮助第一书记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要优化教育培训体系,精心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分级分层落实业务指导责任,组织第一书记通过学习政策、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精准掌握铺开工作的政策要领、注意事项和规律技巧,提高工作效率,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导向就是方向。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普遍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为农业农村干部减负担、卸压力、提待遇、强保障,点燃了创业激情,提升了动力干劲。客观地说,基层一线任务繁重、条件艰苦、风险叠加,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又远离家庭和原单位,思想、心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普遍比较大。各级党委要在强化保障服务和关心关爱上下功夫,全面落实生活补助、交通补贴、定期体检、医疗费报销、安排工作经费等各项待遇,最大化提供工作生活便利。要加强心理关怀,加强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沟通联系,健全谈心谈话、走访家访、节日慰问等机制,了解思想动态,随时帮助解决矛盾困难,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要注重典型引领,及时总结一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做法,加大评先树优和宣传力度,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担当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下,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的动员令已经发布,冲锋号已经吹响。广大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切实增强使命担当,努力学习掌握各类知识,持续提升干事本领,锤炼过硬作风。要甘当小学生,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汲取和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提升做“三农”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保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的朴实底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展现才华。

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

  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党建 党员干部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观后感 感悟乡村振兴党建活动 党员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党建培训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心得体会